第1544章 知烹魚則知治民(2 / 2)

眾人對於這個結果顯然是一時有些消化不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黃福道:“這太不可思議了,不過這與我們下一步計劃似沒什麼關係吧,最多對錦衣衛審訊有些幫助?“

“恩,黃大人說的不錯,今日我們來此是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可不是來聽審訊的?楊大人你有什麼打算,一並說了吧,我們也好給準備準備?“張本附和道。

高航楞了楞,道:“感情說了半天諸位大人都沒聽明白?”

黃福:“明白什麼?莫不是這便是大人的下一步計劃?”話音一落,他身子微微震了一下,看了看楊崢又看了看眾人,有些不敢相信的道:“這……?”

高航道:“這什麼這,我看這法子就不錯,你們想啊,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可為他帶來利益,所以彼此出賣雖有些不道德吧,但卻是自己得到最大好處的所在,可以說是個絕佳的法子?”

黃福哼了聲道:“這法子若用你們錦衣衛審訊犯人,我承認的確是一等一的好法子,可用在軍國大事上,未免就有些兒戲了?”

高航立即不服的道:“怎麼兒戲了,軍國大事怎麼就不能用我們錦衣衛的法子,人家聖賢還說治理大國要用更小的法子呢?“

段譽皺眉道:“高大哥,聖賢有說過這樣的話兒麼,我怎麼不知道?“

高航翻了一個白眼道:“那是你讀書不精,你聽聽看《韓非子•;解老》篇:”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詩經•;檜•;匪風》毛傳雲:”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河上注:”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

《淮南子•;齊俗訓》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為寬裕者,曰勿數撓,為刻削者,曰致其鹹酸而已。

玄學家王弼則注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撓也,躁而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的眾心矣”。

注家範應元對於”烹小鮮”說本作”亨小鱗”,並注:”小鱗,小魚也。治大國譬如亨小鱗。夫亨小鱗者不可擾,擾之則魚爛。治大國者當無為,為之則民傷。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唐玄宗注:”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宋徽宗注說:”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你們聽聽,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尚且如此,更別說如今不過是打一張戰事而已,如何用不得錦衣衛的法子,諸位大人這是看不起我們錦衣啊?“

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倒是讓眾人反駁不得。

“說得好?”一直沉默的徐朗忽然大聲道:“夫子言以正治國,以奇治兵,以無事取天下。”治國以”正”,就是要光明正大,不能搞歪門邪道;而治兵要”奇”,則要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用領兵打仗的”詭道”來治國是不行的,而用治國的”正道”來領兵打仗也不一定行得通,”人君者,隆禮遵賢而王,重法愛民則霸,好色多詐則危,權謀傾覆幽暗則亡。”在他看來,以德治國是王道之路,以法治國是霸道之途,而權術立國則是最糟糕的一種治國方案。因為,權術一旦橫行,就會把國家帶入毫無秩序的混亂之中。這樣的國家,內耗必然增加,管理成本也會驟然上升,到了無法應付的那一天,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滅亡了。

^^^^^^^^^^^^^^^^^^^^^^^^^^^^^^^^^^^^^^^^^^^^^^^^^^^^^

來晚了些,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