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都是賺錢的買賣(2 / 2)

事實上,這一點即便是後來以胡椒、蘇木發放俸祿不僅有文武百官,還有大量的軍士,如果以胡椒、蘇木折俸是克扣行為,那麼皇帝幾乎將所有人(文官、武將、軍士)全部得罪,會引發政治動蕩,尤其是軍士,可是會兵變的(克扣軍俸兵變這種事在明末經常發生),朱棣和後來的皇帝那麼傻?沒有起碼的政治常識?被克扣的文武百官和軍士也那麼傻,居然沒人鬧事?所以無論從皇帝的智商和後來的情況看,以胡椒、蘇木折俸克扣俸祿是不存在的,相反,以胡椒、蘇木折俸變相提高了所有人的俸祿。

場上眾人多是年青一代的官兒,他們與鄭和下西洋,並沒有親自經曆過,多是道聽途說,所以這其中的貓貓,並不清楚,此時聽鄭和一一道來,才知道下西洋的盈利竟這麼大。

鄭和見沒人在反駁,繼續說道:“我大明青花白瓷盤每個五百貫,碗每個三百貫,瓶每個五百貫,酒海每個一千五百貫。豆青瓷盤每個一百五十貫,碗每個一百貫,瓶每個一百五十貫”。咱家自永樂三年下西洋,前前後後共六次之多,寶船所帶的瓷器可不少,以最便宜的豆青瓷碗舉例,一萬隻都青瓷碗也不過一噸多,可以賺回一百萬貫!咱家龐大的船隊隻要帶有一百噸瓷器壓倉,就可以賺到不下幾千萬貫的利潤,實際上我們的寶船有多大,有多少,能裝多少瓷器,這些瓷器又可以賺回多少錢,諸位大人比咱家更清楚,還別說,咱家輸入中國之貨物凡一百八十五種,其中香料二十九種、珍寶二十三種、藥材二十二種、五金一十七種、布帛五十一種、動物二十一種、顏料8種、食品3種、木材三種、雜品八種,實際利潤如何?相信不用咱家多說,你們也能算得出來?“

鄭和一番話有理有據,根本不容辯駁,楊善縱然有心反駁,也找不到反駁的話兒,看了看陳山,對方同樣搖了搖頭,沉默不語。

這次反對下西洋的以陳山、楊善為首,眾人見他二人閉口不言,更不敢說什麼,整個大殿變得沉默了不少。

眼看局麵如此大好,朱瞻基甚至高興,點了點頭道:“自永樂改元,譴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矣裕。朕往日不知,今日才知,所奉獻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著實讓朕羨慕,朕決意重下西洋……?“

鄭和、王景弘、馬歡大喜,正要謝恩,忽聽得一個聲音,道:“皇上,微臣還有話要說?“

眾人循聲望去,就見楊崢走出了班列,望著龍椅的方向,大聲道。

眾人不知他要說什麼,出於好奇,倒也沒人理會。

朱瞻基見群臣無人反對下西洋,心頭正歡喜,又得知下西洋所獲利潤巨大,越發覺得楊崢開海禁,下西洋的提議做得極好,聽他有話要說,點了點頭道:“楊愛卿不必多禮,有話直說便是?“

楊崢點了點頭道:“微臣想了想,覺得這西洋之行,還還是有些問題的?“此話一處,眾人微微一愣,就是高高在上的朱瞻基也不由得呆了一下,這開海禁,下西洋的舉措是楊崢親自提出的,也就是說楊崢是支持下西洋的,眼看一番群槍舌戰,才將局麵打開,群臣被迫答應了開海禁,下西洋,卻不想在形勢一片大好之下,身為這件事的發起人,竟表示反對,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陳山、楊善兩人相識一望,各自臉上露出了喜色,他二人正愁找不到話兒來反駁皇上下西洋,沒想到楊崢忽然反對,這可算是峰回路轉,登時大喜過望,楊善早已忘記了先前的不越快,一臉笑容的道:“不知楊大人所說的問題是什麼,我等好奇的很,很想聽一聽!“

其他官兒紛紛表示同意。

楊崢微微一笑,迎上朱瞻基的驚疑的目光道:“皇上,微臣隻是覺得,下西洋固然能使我大明威名遠播,四夷賓服,可利潤上若能在精細些,會更好一些?”其他官兒本以為楊崢會倒向自己這邊,可一聽這話兒,頓時大失所望,沒少人小聲嘀咕,喝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