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與孫皇後又說了一些話兒,楊崢才出了皇宮,因新皇帝要召見的是三公六部,自己這個兵部尚書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楊大人隻能拖著疲倦不堪的身子趕往兵部尚書等待與群臣一同覲見了。
朝陽下,孫太後獨自去了,偌大的乾清宮外唯獨剩下王振還看著楊崢漸漸遠去的背影遲遲沒有轉身。
剛好路過的曹吉祥看了楊崢遠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有些呆傻的王振,忽的走了過來道:“公公可看出了什麼?”
王振眯著雙眼,冷哼了聲道:“你想說什麼?”
曹吉祥這次能夠死裏逃生,一來是得益於老皇帝的病情突然惡化,沒功夫在郭妃這件事上繼續糾纏,讓他得以有了等待的時間,其次就是王振對他的維護,從出了這件大事,王振沒少暗中活動,給太子給孫皇後說好話若不然以他做出了如此大膽的事情就算能活下來,吃的苦頭還能少,那些錦衣衛早就看他們不痛快,如此好的機會,還能放過麼,身為東廠中的掌班,對朝廷的這些鷹犬的手段再清楚不過了,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舉朝野命沒有不畏懼的,他也不例外,進去了能活著出來算是少數了,因此對於王振他還是十分感激的,此時見他神色陰晴不定,一雙三角眼盯著楊崢的背影不放,再回想起剛才孫皇後離開的神情,或多或少能猜出點什麼,王振此人並非無能之輩,識文斷字給了他做大事的資本,從入宮的第一天起就渴望建功立業,而身為太監,想要建立功業唯有成為人上人方可施展,所以這幾年他費盡心思博得了宣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第三號人物,就連大太監金英見了他也要客氣幾聲,可以說這是一個對權勢,對功業十分渴望到骨子裏的人,這樣的人隻有要任何的機會就會大膽搏一搏,正是如此他才膽敢參與了謀立太子這次大事件,當然了一個人有點野心倒也不是什麼壞事,人生在世誰沒有點嗜好,有人好銀子,有人好女人,有人好權勢自然也有人好功業,好青史留名了,所以王振有這點野心的確算不得什麼,可壞就壞在他是一個太監,而在本朝除了永樂爺那樣雄才偉略的皇帝,才會打造出一個堪比司馬遷,蔡倫、高力士這樣的太監,除了永樂爺,仁宗、宣宗對太監雖有重用,但仍以壓製為主,所以一個太監有點野心並不合適,除非這個太監能秉筆,能掌印,還能管理東廠,三樣有其二,便足以抗衡內閣,抗衡六部,實現自己那點野心並不是什麼難事,很顯然眼下的王振本沒有達到這個地步,秉筆勉強還算,可名不正言不順,掌印就更別說了,一直掌握在大太監金英的手中,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太子,本以為這次出謀劃策,輔佐太子登基,這母子二人怎麼著也會給自己一個不錯的交代,可事實證明,有些人是容易健忘的,相比楊崢隻是來勸說了一番,孫皇後所展現出來的好感不言而喻了,種種跡象表麵,這位頗有心計的皇後對他這個出了大力的同僚並不是如何感激。
“公公難道沒看出來麼,咱們的這位楊大人可真算得上官場上的老手了,年紀輕輕就達到了呆如木雞的境界,娘娘哪是他的對手,今日隻是往這宮中一走,就獲得了娘娘的好感,誰知道他明日還有什麼幺蛾子,公公再不出手咱們的功勳就全都被小子搶走了,到那時什麼功名利祿就全都沒了?”
王振一言不發,曹吉祥的話兒雖不好聽,卻是大實話,比起做官,以楊崢這種老江湖的確做到了呆如木雞的境界,這四個字兒出自《莊子?達生篇》,原本是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因為周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練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麵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