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預判:聽好才能說好,讓耳朵為嘴巴打前站(2 / 2)

中央電視台的著名節目主持人水均益老師,是國內做國際新聞的“大咖”,采訪過很多國家的元首,還有其他國家的很多政府要員。水均益老師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呢?當對方在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時,能不斷發現新的亮點,捕捉到新的信息點,在此基礎上再次進行提問,進而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也是我們作為專業的老師,去判定一個主持人能力強弱的非常重要的評價點。

中央電視台的另一位知名節目主持人文靜老師,也是一位“追問”高手。大家都知道,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她經常在演播室與出鏡記者、新聞事件的當事人、政府職能部門相關人士進行直播連線。在不了解對方的表達能力和對方具體情況的時候就跟對方進行連線,對於主持人來說是最難的,但是她每次都能非常完美地完成這樣的直播報道。這一切就歸功於她出色的聆聽能力和主持功底。

其實,聆聽是實現信息預判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對方說話的時候信息的暗示和聽者的解讀能力都會影響到信息預判的質量。

信息預判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淺層型的信息預判。比如,有人在發言時說:“今天這個討論會我們主要有三個議程。”從對方的表達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方已經將信息“三個議程”告訴我們了,意思是會議由三部分組成。當然,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好掌握的一種信息預判。

第二種是聯想型的信息預判。對方表述的內容,你需要進行消化、吸收後分析出問題的實質,從而判斷出對方的真實想法。其實,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對方在明麵上跟你說出來的,就好像數學題一樣,題幹給你了,但換算的過程是需要你自己來完成的。比如說,產品開發人員向你介紹公司最新的一款智能熨鬥,你聽到“智能”這兩個字,腦子裏是不是需要快速做出反應:它能自動識別衣料的材質嗎?它能根據不同的衣料材質選擇熨燙的溫度嗎?這就是你基於對方給出的關鍵詞或者關鍵性信息,迅速做出的一個預判。

第三種是深度型的信息預判。這是信息預判當中最難達到的級別了,它需要以個人掌握的業務知識、快速的思維反應、準確的信息判斷作為依托,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比如前一陣,備受關注的事件就是“科學狂人”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事件。相信大家在關注相關新聞的時候,對於理解新聞內容本身就是很費勁的。但對於那些專業人士來說,他們在最初看到賀建奎接受外媒采訪說的話時,一定是不斷地對他所闡述的內容做信息預判的,比如:他是怎麼研究的?他這種研究是基於什麼原因?他將會對人類的基因發展有什麼影響?

可以這麼說,隻要對方開口說話,你的腦子就不能閑著,從你所有已知的相關知識範疇中抓取與他講的內容有關的內容儲備,然後不斷進行信息的核實與篩選,同步完成信息的更新、分析與迭代。你需要注意說話人使用了什麼形容詞、副詞和名詞,是正麵的、積極的多,還是負麵的、消極的多。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第四個步驟——複現。通過調頻、提問和聆聽,你就完成了一套聽的動作,這時候你就需要把聽到的內容進行組合加工和品評判斷了。

通常來說,這是對方表達之後,你將他之前講過的內容捋順一下。複現不是為信息預判服務的,但是作為交流和溝通的最後一步,複現是聽者自己需要走完的一個流程。把聽到的內容在自己的內心做一下沉澱,可以把對方表述的意思做一下深度的思考。因為之前的三個步驟都是提前或同步完成的,隻有複現是你事後的一個總結。這樣長期堅持下來,你就會提高與人溝通時信息的處理和預判能力了。

信息預判將人在交流中聽的能力最大化地使用起來,在對方說話的時候,聽者要跟得上,也要跟得住。在職場上,如果你自覺地使用這些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聽的價值,做到聽得清,記得住,理解準,反應快。

總結一下這節的內容。信息預判是為了提高聽者對於信息獲取的質量,提高自己的職場溝通能力。在聽之前,你需要遵循注意力的三原則,然後就進入了“TQLR”的四個步驟——調頻、提問、聆聽和複現。在聆聽這個步驟裏,要學會淺層型的信息預判、聯想型的信息預判以及深層性的信息預判這三種信息預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