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二章 遠程轟炸機(2 / 2)

啊,剛才說的“沒法專心打仗”,這其實是一句實話,不過在瓦利亞那兒肯定會被翻譯成別的意思,這樣說真的沒問題嗎……

問題,當然是不會有的,不過這事情想一想還真是挺棘手。

送走了依依不舍的瓦蓮京娜,眼見快到出發時間,龍雲掏出之前拿到的無線對講機呼叫一下,確認“魯斯蘭”即將起飛,他抬頭望向基地闌珊燈火之上的一大片蒼茫夜空,在迎麵吹來的清冷夜風中佇立片刻,深深吸了一口氣,就後退兩步,示意旁邊等候的機械師按下電鈕,關閉運輸機的前部艙門。

蘇聯遠東時間晚上十點,按照維克托*雷澤諾夫中將的指示,戒備森嚴的哈巴羅夫斯克空軍基地裏,跑道上一溜指示燈微弱泛亮,一架馱載著灰白塗裝戰鬥機的龐然大物在跑道頂端開動引擎,呼嘯聲開始在四周回蕩,承載重要使命的“魯斯蘭”鬆開刹車,開始加速,很快就帶著一陣悠遠雷鳴飛離地麵,昂首衝上了浩瀚無垠的蒼茫夜空。

運輸機已經出發,關於這次作戰行動的一係列指示,自然要比“魯斯蘭”行動的更早。

遠海決戰爆發的這一天,就在龍雲於哈巴羅夫斯克基地等待an-124b轉場到來時,位於遠東幾處海軍航空兵基地的紅海軍遠程轟炸機部隊也在整裝待發,從尼古拉耶夫斯克,到勘察加半島上的克羅諾基,一共有四個遠程轟炸機團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架架身材修長、機首銳利的tu-22m3轟炸機都在跑道一側待命。

伴隨掛彈車的動作,尺寸碩大的銀白色ksr-5空射反艦導彈,被掛載到圖波列夫轟炸機機腹與機翼固定段下,或者是六枚一組、可以收容到彈倉內的kh-15,這兩種導彈大小不同,射程和作戰方式也有一些差別,四個轟炸機團的武器配置各有側重,具體如何行動,還是要看戰區總司令部的命令。

轟炸機的情形如此,vvs為轟炸機群護航的一線部隊,也紛紛進入一等戰備狀態。

從遠東大陸到西北太平洋,紅海軍遠程轟炸機的突擊路線可以有很多條,這其中,從勘察加半島起飛的一條航線條件最好,可以直接趕往預定海域,而從鄂霍次克海沿岸出動的效率就差一些,需要飛越整片海域才能進入大洋上空。

除此之外,從薩哈林島、或者附近機場起飛也是一種選擇,轟炸機群的飛行路線不算遠,相比勘察加方向還有更大的戰役突然性,不過這條路距離北海道太近,成群結隊高空巡航的tu-22m3在遠程警戒雷達上非常顯眼,可想而知必然會遭遇jasdf和駐日美軍戰鬥機部隊的攔截,紅空軍方麵的護航壓力也更大,為此戰區總司令部專門安排經驗豐富、戰績突出的vvs第237殲擊機航空團負責這一方向,同時配備了一定數量的il-78m加油機與a-50預警機配合作戰。

漫長戰線上的大量空中武力,如今一聲令下,轟炸機與護航機就都做好了準備,要直撲東方天空與美國人來場硬仗。

不過在這之前,最先出現在天空中的,當然還是龍雲搭乘的“魯斯蘭”運輸機。

從哈巴羅夫斯克空軍基地起飛,參與紅海軍的遠洋戰鬥,這一選擇其實並不是計劃中的最優選,不過眼下戰況緊急而沒有時間調整而已。

隻消看一看地圖,就知道哈巴羅夫斯克這座城市的緯度不算高,從這兒起飛去往太平洋,最經濟的筆直航線幾乎就貼著北海道經過,“魯斯蘭”上雖然搭載有一架su-27m2,本身卻沒有任何作戰能力,所以真正的規劃航線就要繞上一個大彎、從距離北海道北端大約八百公裏的薩哈林島北部穿過,這條航線南側是vvs、pvo重點巡防的空域,用這種方式來保證維克托*雷澤諾夫中將的旅途安全。

如此一來,圖上作業的距離不過三千公裏,繞彎之後航線距離就增加了三分之一。

路途雖然十分遙遠,好在對體積十分龐大、燃油容量高達二百三十噸的an-124b來說,搭載su-27m2後也可以裝載接近兩百噸航空煤油,這種情況下的航程,項目組沒有真的試飛過,理論計算的距離是接近一萬公裏,不管怎麼說都完全夠用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