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夜色從哈巴羅夫斯克出發,一路向東北方向航行,蒼茫天際下的“魯斯蘭”飛的十分平穩,機組人員和搭乘者幾乎都感覺不到這架龐然大物正以七百千米時速巡航。
背負了一架蘇霍伊戰機,飛行起來仍然遊刃有餘,an-124b本來就能承載長度超過三十米、全重也達到一百噸級別的“暴風雪”級航天飛機,而su-27m2的長度才二十米出頭、滿掛重量也不到三十噸,這點載荷對“魯斯蘭”來說當然算不了什麼。
漆黑夜空中,沿著一條臨時規劃的線路飛行,保持無線電靜默的an-124b渾身沒有一個航行燈在亮,幾乎就是悄無聲息的飛越了韃靼海峽,越過薩哈林島進入鄂霍次克海。
不發射無線電信號,關閉航行燈飛行,這樣的做法的確有一點冒險。
與和平時期的情況不一樣,眼下遠東大戰正酣,天空中來來往往的航空器幾乎都是軍用飛機,各自任務規劃不同、飛行情況也時時在變,不像民航機那樣一架架的航線固定還好管理,如果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悶頭直飛,雖然軍用飛機幾乎都有雷達照路,也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發生事故。
危險固然是有,不過現在,這倒還不成其為一個問題。
就在沉默飛行的an-124b後側方,兩架遠遠伴飛的su-27m戰鬥機正開啟雷達和電子幹擾機,一邊掃描運輸機航線附近空域,對任何接近的飛行器進行iff識別。同時用無線電指令通報本機航線——也就是“魯斯蘭”的航線。讓所有友軍戰機注意規避。
來自第210師239殲擊機航空團。這兩架su-27m都是由維克托*雷澤諾夫的屬下在駕駛,其實也是一種保險措施而已。
早在遠海戰況有變、總司令部決定提前執行作戰計劃時,vvs、pvo方麵就立即調整了戰役部署,航線附近幾乎連一架戰機都沒有;事關遠海戰鬥的臨時調整,原因當然需要保密,這事情做起來卻一點都不難,反正和中將同誌的秘密行動相比,紅海軍幾個團的tu-22m3大舉戰備、黑壓壓升空出擊。想完全保密就是在做夢,即使紅空軍和國土防空軍中有一些潛伏特務,也隻會把部署調整和“俄國‘逆火’機隊有動向”聯係起來,殊不知這舉措根本就是一箭雙雕。
“魯斯蘭”既然出動,大約七十分鍾之後,位於遠東各航空兵基地的遠程轟炸機團也陸續開始出擊,按照總司令部的統一指揮,首先踏上征途的是駐紮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基地的第317近衛轟炸機航空團,掛載kh-15反艦導彈的二十二架tu-22m3依次起飛,組織成三個飛行編隊一路爬升向東進發。
升空的大批遠程轟炸機。由於需要長途奔襲,彈倉內掛載反艦導彈的銀灰色巨鳥很快爬升到萬米以上進入高速巡航狀態。很快就引起了北約空情監控體係的注意。
一批疑似“逆火”,高空高速飛行,這種動向往往就是發動遠海突襲的征兆!
發現露西亞戰機的活動蹤跡,北海道防空指揮中心的軍官們很快發現這一跡象非同尋常,當下不敢怠慢,一邊呼叫各前沿陣地提高戒備、盡可能派出戰機嚐試攔截,一邊立即報告美國方麵,通報“露西亞轟炸機正向東進發”。
仆從國的情報,和美軍自己的遠程監測係統報告一起,立刻就讓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倍感驚訝,甚至於感到了一絲恐慌。
什麼意思,俄國人出動了“逆火”,難道他們已準確定位了u.s.navy航母戰鬥群位置?
被這一消息刺激了神經,雪片般的問詢與命令,立即在北約的一整套龐大指揮體係中到處飛散,情報從東京前沿指揮中心傳遞到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司令部,同時也飛到了五角大樓,多少天來緊張注視前線戰局的指揮官們眉頭緊鎖,對照標注繁瑣的海圖和情報部門分析整理的大批資料思考,想要找出遠海戰鬥群的作戰計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之所以如臨大敵,情況時明擺著的,俄國人的“逆火”雖然凶猛,但也不能在沒有明確目標指示的情況下撒出來亂打一氣。
這麼說來,這一場大洋深處的捉迷藏遊戲,難道出了什麼紕漏,讓北極熊獲得了u.s.navy航母戰鬥群的精確坐標、甚至完成了導彈攻擊所需的目標甄別工作?
不僅被敵人發現,還被摸清了編隊的戰術部署,這種可怕情形當然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