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另一方麵,戰爭中從來都是兵不厭詐,坐鎮太平洋司令部的海軍上將托馬斯*金凱德很快鎮定下來,召集一班幕僚來分析情況,自己則和剛從華盛頓歸來的第七艦隊副司令約瑟夫*普理赫中將、以及作戰參謀長湊在一起研究。
俄國人既然有了行動,眼下最要緊的,當然還是確定前方航母戰鬥群的處境。
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來說,在萬裏之外的夏威夷指揮一場遠洋海戰,司令部當然不可能直接下達每一步行動計劃,戰鬥群的具體行動,還是要讓前方指揮官威廉*普拉特中將親自決策。
從目前反饋回來的信息看,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位置的確有點危險,在海圖上瞄一瞄,大概正好落在俄國遠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這似乎就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司令部方麵很快達成了一種共識,認為俄國人有可能通過偵察機、衛星甚至潛伏特務獲知了美軍艦群的位置與動向,命令前方指揮機構立即相機而動。
與此同時,司令部還提醒一幹指揮人員,在全艦隊中加強保密工作,尤其注意排查通訊指揮機構中可能埋伏的俄國間諜。
這樣一條提示,原因其實是很明顯,茫茫大海上的美軍航母戰鬥群,裏麵即使潛伏著俄國特務,要想泄露艦隊位置等關鍵信息,第一這人要能夠接觸到這些秘密,第二,他也總要有渠道向外界報告才行。
這樣看來,倘若俄國人真弄到了情報,特務的位置也比較容易確定。
除去這麼一種懷疑,浩瀚大洋上的航母戰鬥群發生泄密事件可能性並不大,司令部的意見,第一還是考慮俄國人的虛張聲勢,第二也不能排除對手真準備發動攻勢,那麼這就說明,俄國人的艦隊主力也應該在行動。
按照前方艦隊發來的一些情報,還有偵察衛星等手段得到的俄國艦隊活動跡象,司令部就命令航母戰鬥群“謹慎接敵”,借北極熊發威之機,能夠一舉挫敗其進攻、甚至消滅其艦隊主力當然好,如果不能,至少不能真的被“逆火”機群突擊,俄國人也許能承受一場大洋上的失敗,合眾國現在可真是承受不起了!
命令,在情報之後很快傳送,到達坐鎮“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的指揮人員手上。
借助無形的電波,一條條指令通過夏威夷司令部衛星地麵站的天線,饋送到同步軌道上高懸的“迷lstar”通信衛星,用一條經過加密的低速率信道進行傳輸,被航行在西北太平洋上的u.s.navy戰艦接收,最終再被解密成為明文。
借助現代化通信手段,哪怕身處浩瀚大洋深處也能一直與司令部保持聯絡,站在cvn-71“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的寬闊航海艦橋上,手扶在白色控製台邊緣的海軍中將威廉*普拉特兩眼凝視舷窗之外,燈光朦朧的巨大甲板輪廓隱約可見,除此之外,在這片黑暗籠罩、日出還遙遙無期的蒼茫大海中,除了遠處依稀可辨的護航艦艇燈光,就再也見不到任何一絲光亮。
夜色已深,海風還在挾裹大浪呼嘯不止,排水量超過十萬噸的巨艦也在以一個比較緩慢的節奏左右搖擺,幅度雖然不大,站在艦橋上的海軍中將卻能明顯感覺到,也因此而有了幾分莫名而生的心安。
作為一種陸地生物,人類的祖先多半來自海洋,然而浩瀚無垠的大海,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適應、甚至喜歡得上。
掌控實力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在這樣一個不見月光的漆黑夜晚,威廉*普拉特中將沒有急於前往航母飛行甲板下的作戰指揮室,而是在航海艦橋憑欄遠望,哪怕黑漆漆夜裏什麼風景都看不到,至少可以吹一吹凜冽的海風,讓自己的情緒稍稍平靜一些。
說起來,這些可惡的俄國人,司令部傳來的情報居然說他們出動了“逆火”,莫非就是要來一場痛痛快快的決戰?
哼,看一看形勢,恐怕還真是這樣沒錯。
作為一名閱曆豐富、頗具將才的海軍高級軍官,普拉特中將在u.s.navy供職多年,對太平洋對麵的宿敵很有一些認識,不需要副官和幕僚提醒,他也知道北極熊在遠東的海空兵力部署,俄國人手上一共有五個“逆火”轟炸機團,現在情報顯示,居然出動了至少三個團的兵力,作戰意圖還是很明顯的。(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