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陵聽著台下的紛紛議論,竟沒有一人猜對,不禁很是得意,麵上更是難得地露出一絲自信滿足的神情。
狄光嗣見狀,出言提醒道:“貴使,有必要故弄玄虛嗎?你盡可以直接將題目講出,大不了這次不針對你的題目就是,你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狄光嗣這張嘴總是這麼不饒人。
不過,這一次,欽陵似乎被摧殘地多了,或者是信心爆棚了,反正他沒有氣急敗壞,取而代之的是不緊不慢,按部就班。
他微笑著看了狄光嗣一眼後,開口高聲對在場眾人說道:“雖然很遺憾,但我可以告訴大家,你們猜得都不對;
首先要說明的是,此木塔與位於晉昌坊的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高度相仿,俱為20丈上下,這第三道難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請大唐有識之士測出此木塔的準確高度;
當然是在不接觸此塔,且與此塔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
欽陵一口氣說出了他費盡苦思所出的難題,言罷,竟有一股暢快之感。
欽陵的聲音很高,以至於高台附近的所有人都聽清了。
聽完後,狄光嗣還沒來得及說話,高台下就開始議論開了······
“這外邦人真是欺人太甚!這題分明是在強人所難嘛!”
很多長安百姓下意識地認為,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測出高度;同時,又搞不清出題之人到底來自哪,這才有了這樣的議論。
“六學二館”的眾多自負有才學的學子,冥思苦想了好一會,終於得出了一個自認為準確的結論。
“在不接觸且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下,想要精確測出木塔的高度,目前來看,根本沒有可行之法!”
王勃與楊炯見台上狄光嗣仍然是一臉淡然的模樣,直覺告訴二人,狄光嗣絕對有辦法;
但他們二人搜腸刮肚一番後,便自動認輸了,因為他們也想不出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在不接觸木塔的前提下準確測出高度。
至於高台上的人,包括皇帝李治與皇後武氏在內,他們也想不明白;
不過他們並不擔心大唐會輸,因為經過前兩道難題的洗禮,他們俱都認為,一旁的狄光嗣一定能夠順利解開吐蕃正使欽陵出的所謂難題。
這一點,他們堅信。
背負著眾人希望的狄光嗣終於出場了,他自信滿滿的麵向欽陵說道:“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喚作‘拇指測高法’,隻要取尺具度量出三、四個距離,再加以公式演繹折算,直接就可以得出所謂木塔的高度。”
狄光嗣說著,欽陵聽著,在聽到狄光嗣說需要測量三、四番時,麵上古井無波的欽陵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和興奮,在全部聽完後,欽陵瞬間就覺得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
“狄小郎君,這就是你給出的解題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欽陵換了一個稱呼,準備最後確認一次。
狄光嗣不覺有他,“其他解題方法暫時沒有!我說的這個解題方法足以!”
狄光嗣已然很自信!
得到答案的欽陵也很滿意,準確說是有點興奮。
他心中不斷地在重複一句話,“狄光嗣,你終於栽在我手裏了!哈!哈!哈!”
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的吐蕃正使欽陵,意味深長地看著狄光嗣,“狄小郎君,這個解題方法怕是不能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