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查理·芒格:擴展能力圈,突破思維邊界(2 / 3)

當時的巴菲特雄心勃勃,想要幹一番大事業。他和查理·芒格一見如故,便想和查理·芒格合夥創業。一開始,查理並沒有答應,兩個人隻是書信往來。結果,兩個人越聊(寫)越投機,寫來寫去,就成了合夥人。

後來,兩個人強強聯合,打造了投資界的奇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人人皆在愚人船中

一般來說,好的故事往往是起承轉合、大起大落、引人入勝,然而查理·芒格是一個按部就班地經營自己的人,他的故事平淡無奇,沒有什麼亮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心法,而不是故事。《窮查理寶典》就回答了一個困擾我很多年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經典問題:愚人船。

傳說中有一條船,控製係統都在船艙裏,但是船艙是密閉的,而且不能開燈。假設將一個人關在船艙裏,裏麵一團漆黑,他隻能通過逐步摸索來學習操縱船隻。甲板上還有一群人,他們不僅熟悉船隻操作,而且看得見外麵的情況,但是他們無法進入船艙。遇到礁石的時候,他們就隻能站在甲板上拚命呐喊:“前麵有礁石,趕緊繞開,要不然就觸礁了。”可是,船艙裏的人聽不到甲板上的人在說什麼,學習開船就讓他手忙腳亂了,即使前麵有危險,他也隻能胡亂摸索著往前開。如果他足夠幸運,便能避開礁石;如果他運氣不好,很可能整船人都要遭殃。

愚人船隻是一個比喻,並不是真的存在。然而,轉念一想,其實我們就生活在一艘愚人船中。現在的你和我,經曆了很多事情,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就是站在甲板上的人;而10年前的你和我,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隻能通過試錯來學習,就是那個在船艙裏的駕駛員。假如能夠穿越回到10年前,我一定會告訴10年前的自己,不要把心思都用在考試上,想辦法換個好專業;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個叫微信的東西,你要多積攢文章,爭取成為第一批公眾號大號;然後告訴父母,不要買股票,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投資房地產。

但是,這種假設永遠不會出現,麵對未知的世界和未來,我們依然生活在愚人船裏,沒有人告訴我們正確的道路和方法。

如今,人人都向往成功。那麼,什麼是成功人士?有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是:“在我看來,就是100個人站成一排穿越一片雷雨交加的原始森林,最終,有99個人要麼被雷劈死了,要麼摔死了,要麼被野獸毒蛇害死了,隻有1個人碰巧成功了,這個人就是今天的成功人士。其實,所謂成功,99%是運氣,隻有1%可能是判斷力。”我一直都覺得這個經濟學家說的是對的,直到我看完了《窮查理寶典》之後,我才發現這個想法可能還是有點問題。愚人船問題未必沒有答案,我們也未必要指望10年之後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寫一張紙條,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方法,能夠為我們提供解決方案。

查理·芒格從事過兩種職業——天氣預報員和投資人,愚人船問題是他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很難勝任工作。

暫且以投資人為例說明吧。投資人不是在一線從事生產勞動的人,也不是創業者和企業家,他要做的事情隻有一件,就是找到好的項目,然後討價還價,拿到合適的條件,最終讓項目不斷增值。

投資是一項高回報、高風險的職業。普通人如果犯錯,無非就是難過幾天,平複心情後繼續生活。而投資人一旦決策失誤,往往會傾家蕩產。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華爾街自殺的投資人不少。

投資人每天具體的工作是什麼?項目雖然多,看起來前景大好,但充滿了陷阱,危機重重。對於投資項目,不同的投資人有不同的做法,但是絕大部分投資人都會這麼做:把資本分成100份,投資到100個項目中去。隻要有5個項目能夠成功,那麼其他95個項目失敗了也沒有關係。他們這麼做是有道理的,這是一個概率學的問題。一般來說,風險投資往往隻有5%的項目是靠譜的,既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個,幹脆都投資好了,總有幾個能賺錢。

還有一部分投資人的做法就比較高明。比如巴菲特的老師、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他的投資方法就很簡單:計算哪支股票將來有上漲空間,然後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一般人很難操縱自如,隻有大師才能駕輕就熟。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自成一派,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們投資的項目很少,而且隻投資頂級優質項目——藍籌股,看準了就大手筆砸錢,爭取控股這家公司,然後長期持有,絕不輕易拋售。等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後,有了巨額的回報,再考慮是否出售。如果沒有好的項目,他們寧可在家待著看書,或者出去釣魚。

巴菲特提出過“20個打孔位”的概念。他說:“一個投資者要有一個規劃一生投資的卡片圖,上麵正好留有20個打孔位。每做一次投資,就打一個孔,孔打完了,一生的投資也完成了。”意思就是說,人的一生隻有20次真正的投資機會,用一次就少一次,所以每次投資你必須全力以赴,搏上一切。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假設我們從25歲算起,兩年出現一次機會的話,那麼在65歲之前我們就剛好擁有20次機會。

那麼,如何判斷機會呢?查理·芒格有自己的一套解釋。他認為,投資的要義就要尋找那些定錯價的投資。什麼是定錯價?比如說,有一家公司10年之內能賺1億,但是眼下的股票加起來才值幾千萬,這種公司就值得投資。

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他投資的公司都是定錯價的公司,最終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查理·芒格的這項技能,經過實踐的錘煉,愈發爐火純青,達到了神奇的地步。他能夠準確地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幾乎從不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