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查理·芒格:擴展能力圈,突破思維邊界(3 / 3)

查理·芒格是個厚道人。一般來說,在談投資的時候,一般的投資人都會壓價,但是查理會主動加錢,這實在有點罕見。

查理·芒格投資過一家公司,一名公司合夥人當時急需20萬美元,和查理·芒格談判的時候,他就直接提出了這個要求。芒格搖了搖頭,告訴他:“你再想想,20萬這個數字好像不太合適。”合夥人當時臉憋得通紅,覺得查理·芒格能給10萬美元就不錯了,沒想到查理·芒格說:“其實,你的股份價值30萬美元,你是個聰明人,一定能明白我在說什麼。”於是,這個合夥人順利拿到了30萬美元,出售了這家公司的股份。

由此可見,查理·芒格不但厚道,而且對自己的眼光非常有自信。

當然,有人會想,投資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買股票,更不會關心股價。其實,普通人在麵對人生選擇的時候,也可以學習查理·芒格的這套辦法。

比如,你現在要找工作,有3份offer(錄用通知)到手了,3個工作機會看上去都不錯,各有各的好處,那麼你應該去哪一家公司上班呢?我們總不能像那第一種投資人那樣,每一份工作都試試吧。我們沒有辦法分身,我們的時間也有限,隻能選擇一份工作。

那麼,如何做出正確以及好的選擇?學習一下查理·芒格的心法,它可以指導你的人生!

秘密武器: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如何精準地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查理·芒格手裏有秘密武器,簡單卻超級厲害。他擅長從書籍中提煉出思維模型,用於指導投資。

查理·芒格認為,人類各個學科都有一些規律和定理,這些知識屬於底層邏輯的範疇。他運用這些底層邏輯知識來分析其他學科的知識,從中提煉思維模型,最終應用到生活中。這些思維模型可以為你提供一些看待問題的不同維度、多種思考的方法,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套路。一旦掌握並熟練運用這些思維模型,你就能夠無往而不利。

比如說,查理·芒格看過一本書《達爾文的盲點》,講的是進化論方麵的知識。他發現要投資一家靠譜的企業,要選擇合作機製好的,這樣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也就是符合進化論的規律。

上大學的時候,查理·芒格主修的是熱力學。他便經常利用熱力學的知識來反推經濟學。比如,報紙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紙張加石油。為什麼是石油呢?因為印刷報紙的油墨,原料是從石油裏麵提煉出來的。所以,芒格就根據一些規律和定理反複推導,認為報紙這個行業還是靠譜的,符合熱力學的定律。

查理·芒格還看過一本書,書名叫作《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說,在生存競爭中消滅了對手的物種,一般來說存活壽命比較長。他就根據這個定理推導出一個結論,一定要投資那些正在消滅對手或者已經消滅了對手的企業,這樣不但利潤高,而且可以長久獲利。

在上麵三種因素的影響下,查理·芒格收購了一家報紙《布法羅晚報》,花了3300萬美元。當時,投資界都覺得這是一筆瘋狂的投資。因為這家報紙背後有一個非常難纏的工會,會直接影響企業效率。而且,《布法羅晚報》在當地並非一家獨大,還有好幾家競爭對手。但是,芒格胸有成竹。他用思維模型仔細推導過,認準了《布法羅晚報》會消滅掉它的競爭對手。

果然,被收購之後,《布法羅晚報》前四年一直虧損,但在第五年的時候,終於消滅了其他競爭對手。一時間,所有的廣告資源全部都湧了過來,想不賺錢都難。當年,《布法羅晚報》就有了1500萬美元的利潤。從此以後,隻需要等著收分紅就行了。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窮查理寶典》裏還有很多。按照他的說法,一個普通人一輩子能掌握八九個自己提煉出來的思維模型,就足以成為一個擁有普世智慧的人。那麼,查理·芒格建立了多少個思維模型呢?大概八九十個,而且這些模型還在持續地更新、迭代。

查理·芒格的厲害之處,不僅僅是這些思維模型。他還提過一個概念:羅拉帕拉佐效應。指的是事物之間會相互強化,並放大彼此的能量,最終產生指數級增長的效果。也就是說,這時候,1加1不再等於2了,1和1之間會產生爆炸式的反應,1加1有可能會等於100。這個概念來自於物理學裏的核聚變。當一定的質量集中到一起,達到了一個臨界質量的時候,就會產生核爆炸,釋放出來的力量可不隻是原來的那些能量了。

所以,當你完全掌握了一些思維模型之後,綜合應用它們,靈活變通,它們之間的組合會迸發出奇妙而又極其強大的能量。

打造思維模型的兩大法寶

那麼,如何建造並掌握盡可能多的思維模型?查理·芒格有兩個法寶。

查理·芒格的第一個法寶,就是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從而拓展能力圈。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思維模型的威力也越來越強大。

能力圈這個概念,是查理·芒格提出的,也就是一個人的能力邊界。芒格認為,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犯錯、學習等方式來突破能力邊界,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為了解釋能力圈,查理·芒格經常說起一個段子。

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普朗克每天忙於出席各種活動,或演講,或授課。時間一長,連他的司機都聽得滾瓜爛熟。有一天,見普朗克疲累不堪,就請求說:“教授,你講課的內容我經常聽,都能背下來了。要不這次我來替你講,你休息休息,行嗎?”

普朗克一聽,馬上就答應了。

結果,司機登台後,對著一群物理學家,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和普朗克講得幾乎一模一樣,活動效果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