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曾紀澤:談判其實很簡單(2 / 3)

1872年,曾紀澤33歲,一代名臣曾國藩病逝,他正式接班,成為第二代一等毅勇侯。

像曾紀澤這種身份又沒有科舉功名的貴族,最合適的出路就是去歐洲、美國做外交官。他還不到40歲,將來對西方有了了解之後,也可以回國好好做一番事業。

然而,在曾紀澤開始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中國的外交還是一片空白。

中國曆史上一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外交機構,隻有理藩院和禮部負責對外事務。然而,理藩院和禮部主要負責的是藩屬國的朝貢事宜。設立專門的外交機構,已經迫在眉睫。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算是有了現代外交。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土生土長的第一批公使也隨之誕生了。在這之前,中國的公使都是外國人,比如美國人蒲安臣、英國人李泰國,這叫以夷製夷。到曾紀澤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已經有了第一批公使郭嵩燾、李鳳苞,也都開始有一定小成就了。

曾紀澤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踏上了外交之路的。

當時,曾紀澤也覺得人們嫌棄他沒有科舉功名,認為他是靠著曾國藩上位,所以他憋著一口氣,想在歐洲立下大功。

當時中亞有個小國叫浩罕,被沙俄滅了,將領阿古柏流落到新疆一帶,便把新疆給占領了。清政府派左宗棠前去討伐。左宗棠用了兩年時間收回了失地。在這段時間裏,沙俄趁機出兵占領了北疆的伊犁。

當時,中國正在和沙俄商議西北的伊犁交割問題。曾紀澤反複請纓,但是被當時的總理衙門給壓下來了。理由有兩個。

第一,曾紀澤太西化,他們覺得曾紀澤容易犯糊塗。

曾紀澤有個終身摯友馬格裏,是個英國人,原來是被曾國藩請過來在歐洲采買設備的。馬格裏四處采購的時候,曾紀澤就一路相隨。後來,馬格裏用西藥治好了曾紀澤母親的病,曾紀澤對西方的科學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整個人就換了一個風格,家裏的擺設全部換成了歐式風格,寒暑表、千裏鏡、手表等西方物件也應有盡有,自己生病了也隻吃西藥,很少吃中藥。

曾紀澤還多了一個愛好,就是每天早晨起來用顯微鏡看微生物。平時,他還喜歡拍照片。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曾紀澤這個人太西化了,完全是個黃皮白心的香蕉人。讓他去沙俄談判,肯定會喪權辱國。

第二,曾紀澤沒有經驗,需要曆練。

對於外交人員來說,經驗和閱曆非常重要。然而,曾紀澤當時沒有什麼談判經驗。最後,恭親王選擇了一個老成持重的老外交家崇厚,讓他代表清政府去談判。

這個崇厚可真不是一般人。他當時已經做到直隸總督的位置了。他也不是那種保守的頑固派。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的時候,曾紀澤還是個孩子,崇厚已經在歐洲遊曆了。10年之前,崇厚就和荷蘭簽過約,後來還在天津開了一家機器製造局。

因為和沙俄這次談判實在是太重要了,恭親王還是不放心,最後給了崇厚無限大的權力——全權大臣、加內大臣銜,等於是凡事都可以做主。這是當時中國外交官裏麵的最高規格了,清廷對這次談判也算是足夠重視了。

對於這個選擇,曾紀澤雖然鬱悶,但是也無可奈何,隻能先去英國做大使去了。

1878年,曾紀澤帶著一肚子氣去了英國做公使。他正月初四到倫敦,二月二十八覲見維多利亞女王。

崇厚也到了聖彼得堡,開始跟沙皇的外交大臣談判。半年之後,崇厚帶回來一個無比神奇的條約回來——《裏瓦幾亞條約》。

本來沙俄就想趁機拿伊犁勒索點錢,要點駐軍費,但是誰也沒想到,崇厚帶回來的條約卻是:

一、不僅要給駐軍費500萬盧布,而且沙俄隻還回一座空城,西部和南部很多內地通往伊犁的要塞都被割讓了。

二、沙俄人在西北經商可以免稅。

三、沙俄在從新疆到西安一路上的要塞都可以派駐人員,其實就是打探內地地形的特務。

這等於中國人花了筆冤枉錢,買回來一座空城,而且還順帶出讓了內地經商權。

更可氣的是,崇厚還順帶著簽了好幾個補充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陸路通商章程》,把很多跟伊犁沒有關係的利益也讓給俄國了。

這就意味著,左宗棠平定西北浴血奮戰換來的戰果付之東流了。而且,左宗棠當時有很多全盤的規劃,比如說在天山南北路丈量田畝,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準備在當地開展屯田工程。結果被崇厚這麼一弄,這些前期工作就會毀於一旦。

總而言之,這次談判是絕對的外交失利,說是喪權辱國也不為過。

《裏瓦幾亞合約》拿回來之後,舉國嘩然。

慈禧太後聽說之後,怒不可遏,想馬上處死崇厚,被恭親王勸住了,就定了個斬監候,相當於死緩。

大臣也馬上分成了兩派,七嘴八舌吵成一團。

一派是主戰派。那些士大夫蜂擁而上,嚷嚷著一定不能簽字,這種賣國條約是不能簽的,寧可玉碎,不能妥協。

在那些士大夫眼裏,沙俄當時有內亂,在西線又與土耳其、英國在糾纏。所以,沙皇肯定沒心思和中國打仗,所以不如趁著這時候趁火打劫。確實,就在曾紀澤的方案一年後定案,換約簽約之後的兩個月,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就被刺殺了。

但是曾紀澤不這麼看。當時的人們都不了解沙俄——因為內亂,所以沙皇最盼望的就是轉移國內百姓的視線。如果清朝和他們硬碰硬,等於給了沙皇一個機會,也能夠讓俄國上下一心。沙俄土耳其軍部的高福滿將軍(準確翻譯叫考夫曼)本來就是個主戰派,但一直被壓製,歸還伊犁他都反對,現在如果發生戰爭,剛好正中他下懷。一旦沙皇和主戰派團結起來,清朝肯定要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