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事辦下來,夏家人就真的服氣了,覺得這個兒媳婦很厲害,所以什麼事都找她商量。後來,夏之時的父母主動跟兒子說,讓他們重新拜堂成親,承認董竹君是夏家的正式成員。
雖然董竹君覺得這套虛禮太浪費錢和精力,但也不敢違逆老太太的意思。於是,她和夏之時按照四川習俗重新辦了一次婚禮。夏之時前妻的父母也來參加了婚禮,可見他們對女兒的繼任者很滿意。
就這樣,她在夏家的地位穩固了。
第三個收益:她爭取到了在日本讀書的機會。
民國時期,有很多妓女出身的女性從良之後,做了名人的賢內助。比如上海大班哈同的夫人羅迦陵就是妓女出身,袁世凱的大姨太太沈夫人也是青樓出身。但是她們在從良之後,沒有一個去讀書。董竹君永遠都是麵向未來做決策,所以她到了日本之後就讀書去了。
董竹君原本就好學,因此抓住機會拚命讀書,把因家庭貧困錯過的教育加倍補了回來。不到4年時間,她便念完了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理科的全部課程。後來,她還自學了法語,差點兒就去法國讀書了。
董竹君的文化底蘊,以及她後來表現出的很多開明思想,都源自在日本的6年讀書經曆。在這6年裏,董竹君進步神速,和夏之時的婚姻也是非常甜蜜美滿。
因為董竹君的思想覺悟提高了,所以夏之時不再隻是把她當作太太,還把很多事情交給她去辦。他們在日本的時候,有一次,夏之時要給上海送一份機密材料。因為文件很重要,不能發電報,隻能派專人渡海親自傳送。他就把這件事交給了董竹君,順便讓她回去見見父母。她獨自一人,帶著機密文件和路費上路了。結果,她不僅順利完成了任務,還在旅館停留的間隙見到了久未見麵的雙親。
經過這件事,夏之時身邊的很多人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因為夏之時本身就是精英,所以身邊的朋友也都是青年才俊,有些瞧不起董竹君。他們剛結婚的時候,夏之時的一些朋友甚至覺得,青樓女子能做好妻子就不錯了,竟然還妄想讀書?
但是,隨著董竹君變得越來越出色,朋友們也都越來越認可她。有一次,一個國民黨人來夏家拜訪,對夏之時說:“你們家前麵是朗朗讀書聲,後麵是一片織機聲,真是朝氣蓬勃,好一個文明家庭。”這也意味著,夏之時的好友都接受了她,因此她在精英圈子裏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很多人都成了董竹君的終生好友,即使她後來和夏之時分手了,這些人也還是她的朋友。
她的第四個收益,也是最大的一個收益,就是子女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有人說,學曆是最好的嫁妝,而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良好的教育。能讓子女有很高的受教育水平,就能給子女的人生加分。
董竹君和夏之時結婚之後,陸續生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董竹君能在夏家有很高的地位,和她教子有方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次,她剛生完孩子一周,因為沒有奶水,孩子餓得一直哭,大家都勸她用牛奶先喂養。她查閱了產科醫生的《產婦與嬰兒須知》手冊,按照書上的步驟喂奶,使孩子順利度過了危險期。後來孩子生病,她也是自己翻醫書,配合醫生一起治療。從頭到尾,夏之時都沒參與過撫養孩子。
夏之時的思想很傳統,認為女孩子是潑出去的水,到了十七八歲就該嫁人了,不需要上學。董竹君拗不過,就在家開設了一個別致的讀書室,啟蒙家裏的女孩子讀書。在董竹君的影響下,子女的學曆都很高,成為了獨當一麵的人才。不得不說,這是她在日本讀書帶來的副產品。
民國有很多顯赫的大家庭出身的孩子,後來都成了紈絝子弟。例如盛宣懷在世時富可敵國,可是他去世沒幾年,盛家公子就把家底敗光了。所以,在子女教育上,董竹君做得很成功。
這就是董竹君和夏之時私奔獲得的四個收益。很多人說起董竹君的時候,總會把她當成一個傳奇人物,很少有人分析董竹君的所作所為,以及她的人生抉擇背後的邏輯。恰恰是這些人生抉擇,決定了她日後的命運。因為她懂得麵向未來計算成本與收益,所以避免了很多可能的悲慘遭遇。
她原本的命運可能是,自認為虧欠了夏之時而自慚形穢,之後夏之時把她賣唱辛苦攢下的錢都花光,然後另尋新歡,使自己成為笑話。但是她麵向未來做選擇,成功獲得了事業和愛情,還讓子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做決策時,堅決執行16倍法則
在《決策的智慧》這本書裏,還提到過一個16倍法則。
所謂16倍法則,是指好的決策所帶來的收益,是一般決策的16倍。這是根據經典的二八法則計算出來的。因為永遠都是由20%的人分享80%的財富,80%的人分享剩下的20%。所以頂尖的20%和餘下的80%的人相比,有足足16倍的收入差距。這就是16倍法則的來源。
既然好的決策和一般決策的差距如此之大,那麼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就一定要用最小的成本來找到最大收益的選項。
董竹君的故事,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1996年,也就是董竹君去世的前一年,她與電視劇《世紀人生》總導演謝晉進行了一次會晤。回首自己的一生,董竹君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對人生坎坷沒有怨言,隻是對愛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