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霍華德·舒爾茨:實現財務自由之路(2 / 3)

就在他們開業的第二年,西雅圖的波音公司因為經營困難而大麵積裁員,從10萬人裁員到3.8萬人。在他們創業之初,當地的平均咖啡攝入量是每人每天3.1杯。因為波音公司裁員,當地人的消費能力下降,咖啡的消費量一路下滑,連1杯都不到了。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年,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但是,星巴克也很幸運,因為經濟的大蕭條帶來了兩個紅利。

一方麵,因為經濟不景氣,房租也跟著下降,因此很多店麵的成本也降低了。

另一方麵,危機也是轉機。經濟不景氣雖然讓一些企業破產了,但是那些優秀的企業會存活下來,最終完成對用戶的消費升級。這就是美國的供給側改革。原來美國人都喝速溶咖啡,從那時開始,很多人追求改善生活質量,自己磨咖啡豆、煮咖啡。因此,星巴克的生意越來越好。

舒爾茨最終決定加入星巴克,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發現,這家咖啡店和其他咖啡店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裏的人都把咖啡當作宗教一樣崇拜,對每一個環節的要求都很細致。這是傑瑞最初為星巴克奠定的基調:第一,公司必須代表某種意義;第二,不僅要向顧客提供他們想要的,還要提供他們完全意想不到的、令人興奮的東西,這能夠讓顧客和公司融為一體。

舒爾茨聽到這種理念之後,感到非常興奮。當天晚上,他就給女朋友打電話,決定從原來的公司辭職,加入星巴克。這是一個重大決定,也是一個冒險的決定。舒爾茨原來的年薪是7.5萬美元,在紐約過著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他加入星巴克,就要從底層店員做起。對於他的消費水平來說,店員的微薄薪水相當於沒有薪水。

而且,舒爾茨原來住在美國東海岸,要加入星巴克的話,就要搬到西海岸生活。舒爾茨的女朋友雪莉是一位家具設計師,在紐約有著良好的人脈資源和發展前景。如果去了西海岸,一切都要重來。好在雪莉是個企業家的女兒,知道建立一家企業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為舒爾茨做出了重大犧牲。最感人的是,在經曆了諸多磨難之後,雪莉和舒爾茨結婚了,成為了終身伴侶。雪莉在舒爾茨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是他的堅強後盾。

可是,舒爾茨雖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卻在傑瑞這裏碰壁了。傑瑞認為,和舒爾茨做朋友是沒問題的,但是要想變成合夥人,需要好好考慮一下。舒爾茨費了很大的勁說服了傑瑞之後,餘下的兩個人還是非常猶豫。他們覺得,舒爾茨描繪的遠景太大了,和他們創業的初衷不符。他們最擔心的是,一旦公司做大了,星巴克就會變質。

舒爾茨在電話裏和傑瑞整整聊了一夜,傑瑞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就讓他繼續等消息。第二天,傑瑞告訴舒爾茨,他的誠意感動了另外兩個人。三人同意讓舒爾茨加入,給予他一小部分股份,而且幾乎沒有工資。舒爾茨感到非常開心,因為他終於有了一份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業。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甩掉頭頂的三座大山的機會。

於是,在1982年7月的一天,舒爾茨和雪莉把家裏的東西打包裝車,帶上了自己的狗,驅車3000多英裏,橫穿美國到達西雅圖,開始了嶄新的人生。

創業總是艱難的。一開始,舒爾茨要從最苦最累的基層工作做起。同時,因為他是股東,還要參與公司的決策,背負著很大的壓力。他心裏滿懷希望,想要讓星巴克迅速壯大。他覺得,星巴克想要發展,除了不斷新增銷售咖啡豆的分店,還應該有其他的業務方向。有一次,舒爾茨去意大利旅行,喝到了一杯意大利濃縮咖啡。當時,美國人沒多少人喝拿鐵咖啡和意大利濃縮咖啡。舒爾茨就試圖說服傑瑞,想在星巴克賣咖啡飲料。

傑瑞沒有同意舒爾茨的建議。因為他一開始就警告過舒爾茨,他們幾個創始人不想把公司做大,隻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要專注,不能盲目地擴大產品線。當時,在咖啡豆發燒友中,有一個叫阿爾弗雷德·比特的精神領袖,比特的公司正在掛牌出售,而傑瑞等三人都是比特的粉絲,因此他們想收購比特的咖啡豆公司。

這時,我們可以想一想,移除頭頂三座大山的第二步。到了這一步,個人的財富會隨著公司的發展一起成長。但是弊端在於,個人沒有主控權,任何事都要與合夥人商量。如果合夥人和自己的理念不一致,就會非常麻煩。事實證明,收購咖啡豆公司是一個昏招。兩家公司雖然都在美國西海岸,但是一個在西雅圖,一個在舊金山,導致咖啡豆的運輸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最關鍵的是,兩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完全不同,無法相互融合。於是,在收購當年,公司就虧了一大筆錢,連獎金都無法按時發放。員工因此組織了罷工,還成立了工會,整天和公司打官司。

這時,就體現出了舒爾茨的獨到之處。因為他是銷售出身,非常懂得說服別人。而且他明白,想要讓別人接受自己,就得按照對方的規則來,隻是在過程中要多強調自己的意思,直到說服對方。舒爾茨想,傑瑞等人能接受的方案是多開店,於是他就遊說三人,要求多開分店,共同渡過這次危機。在他的反複建議之下,公司終於同意開了第六家分店。

這家店名叫獨立日與春天,由舒爾茨負責。舒爾茨開始在這家店裏嚐試賣咖啡飲料,也就是意大利濃縮咖啡和拿鐵咖啡。結果誰都沒想到,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有400多人來店裏購買咖啡。

雖然這一次業績非常好,但是傑瑞等三人還是把舒爾茨的成果否定了。他們認為,這樣會把星巴克變成一家餐飲公司,有悖於公司成立的初衷。這種情況,明顯屬於創始人理念不同。繼續爭論下去,可能會徹底撕破臉。而且這時舒爾茨已經投入了全部身家,如果放棄,無法向家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