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身上的標簽如此之多,以至於讓人感到有些混亂。實際上,他這樣複雜的身份,與他若幹次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曆密不可分。想要理解發生在他身上林林總總、錯綜複雜的事件,就要先理解他的一生之中經曆了哪些轉折,內心的心境發生過哪些變化。隻有弄懂了這些,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蘇東坡。
蘇東坡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三張麵孔,對應著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第一張麵孔:儒家君子
蘇東坡的第一張麵孔,是儒家的君子。
蘇東坡祖籍四川眉山,出生在一個大知識分子家庭裏。我們一說起宋朝,似乎就有這樣的固有印象:宋朝官吏貪腐橫行,國家積貧積弱。因為前有《水滸傳》,後有金庸先生的小說,把宋朝描寫得非常弱小,經常被少數民族欺負。但是,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
宋朝建國的時候,宋太祖為了打壓驕兵悍將,製定了一個基本國策。他在祖廟裏立了一座石碑,隻有趙姓的皇族才能夠看到,外人是看不到的。這個國策就是:不能殺害士大夫。所以我們可以從史書裏看到,有宋一朝,沒有一個士大夫是被朝廷殺掉的。
用錢穆先生的話說,宋朝的知識分子有聖賢氣象。宋朝之前的儒生,類似今天的大學教授,是做研究的。他們研究孔孟之道,為聖人做注釋。但是宋朝的儒生不這樣想,他們普遍懷有“我就是聖人”的想法。
宋朝有一個著名的知識分子張載,寫下了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能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他已經不再是大學教授,而是隱隱有帝王氣象——我不是什麼大學教授,我就是聖人。
這種局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呢?正是從蘇東坡的父親蘇洵那一代開始的。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則屬於第二代。蘇東坡作為第一代的直接繼承人,才華橫溢,年少成名。蘇東坡的地方官名叫張方平,他就非常看好蘇東坡。張方平把蘇東坡推薦給了當時的宰相歐陽修,還送給他一筆盤纏,讓他直接去都城汴梁參加考試,跳過了地方的幾級考試。其實,張方平和歐陽修平日裏有過節,關係並不好,但歐陽修絲毫不以為意,接納了他推薦的蘇東坡。
可能有人會認為,歐陽修是道德楷模,不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埋沒人才。實際上,這是歐陽修和蘇洵等宋朝第一代知識分子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既然遇到了一個空前的時代,我們就應該團結一致、精誠合作。雖然他們的政見不同,但是從來不搞打擊報複。為了公事,大家可以爭得麵紅耳赤,但是私下裏都屬於士大夫集團,要互相幫扶。這就使得他們在提拔人才時,沒有黨同伐異的芥蒂。這是那個時代的風氣和共識。
這一代文人領導集體,還推動了著名的“慶曆新政”。“慶曆新政”有兩個主題。
蘇東坡身上的標簽如此之多,以至於讓人感到有些混亂。實際上,他這樣複雜的身份,與他若幹次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曆密不可分。想要理解發生在他身上林林總總、錯綜複雜的事件,就要先理解他的一生之中經曆了哪些轉折,內心的心境發生過哪些變化。隻有弄懂了這些,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蘇東坡。
蘇東坡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三張麵孔,對應著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第一張麵孔:儒家君子
蘇東坡的第一張麵孔,是儒家的君子。
蘇東坡祖籍四川眉山,出生在一個大知識分子家庭裏。我們一說起宋朝,似乎就有這樣的固有印象:宋朝官吏貪腐橫行,國家積貧積弱。因為前有《水滸傳》,後有金庸先生的小說,把宋朝描寫得非常弱小,經常被少數民族欺負。但是,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
宋朝建國的時候,宋太祖為了打壓驕兵悍將,製定了一個基本國策。他在祖廟裏立了一座石碑,隻有趙姓的皇族才能夠看到,外人是看不到的。這個國策就是:不能殺害士大夫。所以我們可以從史書裏看到,有宋一朝,沒有一個士大夫是被朝廷殺掉的。
用錢穆先生的話說,宋朝的知識分子有聖賢氣象。宋朝之前的儒生,類似今天的大學教授,是做研究的。他們研究孔孟之道,為聖人做注釋。但是宋朝的儒生不這樣想,他們普遍懷有“我就是聖人”的想法。
宋朝有一個著名的知識分子張載,寫下了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能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他已經不再是大學教授,而是隱隱有帝王氣象——我不是什麼大學教授,我就是聖人。
這種局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呢?正是從蘇東坡的父親蘇洵那一代開始的。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則屬於第二代。蘇東坡作為第一代的直接繼承人,才華橫溢,年少成名。蘇東坡的地方官名叫張方平,他就非常看好蘇東坡。張方平把蘇東坡推薦給了當時的宰相歐陽修,還送給他一筆盤纏,讓他直接去都城汴梁參加考試,跳過了地方的幾級考試。其實,張方平和歐陽修平日裏有過節,關係並不好,但歐陽修絲毫不以為意,接納了他推薦的蘇東坡。
可能有人會認為,歐陽修是道德楷模,不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埋沒人才。實際上,這是歐陽修和蘇洵等宋朝第一代知識分子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既然遇到了一個空前的時代,我們就應該團結一致、精誠合作。雖然他們的政見不同,但是從來不搞打擊報複。為了公事,大家可以爭得麵紅耳赤,但是私下裏都屬於士大夫集團,要互相幫扶。這就使得他們在提拔人才時,沒有黨同伐異的芥蒂。這是那個時代的風氣和共識。
這一代文人領導集體,還推動了著名的“慶曆新政”。“慶曆新政”有兩個主題。
其中一個主題是要讓國家多賺點錢。因為當時朝廷重視士大夫,公務員的工資太高,國家財政有些支撐不住了,想要想辦法創收。
另一個主題與蘇東坡有關,這就是古文運動。早在唐朝的時候,韓愈和柳宗元就發起過古文運動,但是中斷了。到了歐陽修、範仲淹這一代,又準備重新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