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有著深層含義的舞蹈,被洪思燕此時展現在君王麵前,又是這番精彩絕倫,其心思可見並不簡單。但不論什麼心思,這洪思燕的目的都達到了,在場的所有人無一不是被她的舞蹈所感染,仿佛場上跳著舞蹈的人,就是舞蹈中的仙子一般神聖。還不待眾人回過神,耳邊的曲子仍舊在繼續,眾人隻聽:“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偏,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領錢唐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秖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鍾暮角催白頭,
貪著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霓裳羽衣曲》由宮女歌唱,用女藝人30人,每次10人,但最中間的也就隻有洪思燕一人爾,故而萬花叢中一點紅,那洪思燕此時正是被無數人追逐的仙子一般。
要知道,這《霓裳羽衣曲》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為前奏曲,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頭,是一個慢板的抒情樂段,中間也有由慢轉快的幾次變化,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為主,繁音急節,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故而在場所有人的情緒都漸漸被場中正在舞出自己的人生的洪思燕所掌控。
此時的洪思燕,也算是完全把自己的情緒帶進自己的舞蹈中,而後跟著那宮女唱到:“
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朝陽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
君不見,我歌雲: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雲: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隻在人抬舉,
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