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不知道譚麗娘的發愁,她站在大門口呼吸著難得的雨後清新空氣,眼睛卻往西邊的方向瞟著。從下雨之前到下雨之後,這位花叔叔已經“失蹤”了差不多半個月了。真沒看出來,居然是這樣知難而退的人,太令人失望了!
呦呦歎氣,轉回身走回院子,才走了沒兩步,就聽到外頭又達達的馬蹄聲和咕嚕嚕的車輪聲。呦呦停住腳步想了想還是轉身看去了,不過是偷偷躲在門口看的。
馬車果然是隔壁花家的馬車,隻是車上的人卻不是花易岩,而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男孩子,穿著青色衣褲。馬車在經過譚家門口的時候並沒有停留,趕車小哥甚至沒有往裏看一眼,直接越過譚家的大門停在了花家門前。
呦呦往門外走了一點扒著門邊的牆偷偷往外看,隻見馬車停下,先繞到車後麵拿下一隻長凳下來放到車邊上,然後才撩開車簾,從裏麵扶出一個人來。那個人握著趕車小哥的手,踩著長凳下車,然後一瘸一拐地走進花家的院子。
呦呦吃驚地張大了嘴,那個人是她那個單手就能爬牆的花叔叔嗎?怎麼十多天不見成這個樣子了?還有,那個年輕人是誰?呦呦忍不住往前走了一步想要看清楚,沒料到木屐在青石板上敲出了哢噠的聲音,引起了隔壁兩人的注意。
花易岩一轉頭就看到了呦呦,先是對著她笑了笑,然後招招手,讓她過去。
呦呦遲疑了一下,走過去仰著頭看向花易岩,手指著他綁了木板的腿,皺著眉問:“你怎麼了?”
“沒事,摔了一跤。不要告訴你娘。”
“明明是從山上摔下來的,為了那個女人……”旁邊的趕車小哥撇著嘴,插話道。
“長生!”花易岩開口攔下他,“不要胡說。”
被訓斥了的長生隻好閉上嘴,心裏卻十分不忿。他們將軍這麼好的人,為了一個生不出孩子的寡婦辭了官不算,還打算讓寡婦的孩子入花家族譜,在從宗祠回來的時候遇上大雨從山上摔下來還斷了腿。一個帶著四個拖油瓶的寡婦,哪裏配得上我們將軍!
呦呦皺眉看了一眼這個叫長生的小哥,不理他,繼續看花易岩,甚至還微微挪步攔在了大門前,大有“你不說話我就不讓你進去”的架勢。
花易岩無奈,隻好跟她吐露實情,“告訴你可以,不過要暫時保密。”然後就將那天她和譚麗娘的對話同她說了,“我知道你娘在擔心什麼。我這不是想了好幾天才想出辦法來,不過事情沒有辦成之前,我沒有辦法對你們說,萬一辦不成豈不丟臉。”
“那是什麼辦法?過繼嗎?不會是這個人吧?”呦呦看一眼旁邊的長生,撇著嘴。
“當然不是過繼。”花易岩立刻否定她的想法,“有你們四個就很好了,不必再有別人。”
呦呦當下了樂開了花,點著頭,“很好。”這樣就是咱們一家六口人,沒有其他人插足。我們六個人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我們是幸福的一家。呦呦很想唱出來。
呦呦圍著馬車轉了一圈,又順著花家敞開的大門往裏看了一眼,正想著要不要進去看一看,就聽到裏麵突然傳來動靜,嚇得呦呦撒腿就跑回了家,帶起的風從馬臉上吹過,回頭看了她一眼,打了一個響鼻,繼續無聊地觀察四周。
呦呦撒腿跑回了家,直到跑進堂屋才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感覺到心髒怦怦跳著,也不知道是跑動的還是嚇得。等心跳不再那麼快的時候,呦呦才想起,我又沒幹什麼壞事,怕什麼,隨便問問關心下鄰裏還不行麼?跑什麼呢?呦呦懊惱地想。
“幹嘛呢?不進屋站這裏做什麼?”譚麗娘拿著一棵白菜從外頭進來,看到呦呦站在堂屋中間一會兒搖頭一會兒晃腦地,就開口問她。
呦呦看著譚麗娘,心想要不要告訴她?如果譚麗娘是個現代人,呦呦肯定不會這麼猶豫,而是直接告訴她隔壁那個竹馬回來了,如果兩個人都願意往前走一步,她是很樂見其成的。可是現在不一樣,現在是古代社會,她才穿越來五年不到,對這個社會的規則一知半解,不知道這樣是否對譚麗娘好。
“看我做什麼?”呦呦一直盯著譚麗娘看,惹得她疑惑起來,“我有什麼不對嗎?”譚麗娘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衣裳,並沒有什麼不對。
呦呦看了一眼譚麗娘,決定還是不說了。兩家就隔了一堵牆,要知道的話早晚會知道,讓譚麗娘自己去做決定吧。
“沒事。”呦呦擺擺手扯開話題,“中午又吃白菜啊,娘,我想吃魚。”呦呦伸手拽住譚麗娘的袖子,擰著身子跟她撒嬌。
“行了行了,知道了,明天去給你買,趕緊進屋去。”譚麗娘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袖子從她手裏扯出來,推了她一把。
“好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呦呦痛快地答應著,“我進屋去裝荷包!”
說來也奇怪,自從那天之後,呦呦再也沒見過隔壁的那輛馬車,也沒有見過隔壁的人,更別提有什麼動靜傳來。安靜地讓呦呦以為自己那天是眼花了產生了錯覺。如此,她更加慶幸自己沒有同譚麗娘說過這件事了。
這麼過了幾天,轉眼到了四月初七,吃完早飯的時候譚麗娘突然說起來第二天是四月初八佛誕日,讓懷宇懷瑾跟先生請一天假,全家一起去城外的藥王廟祈福上香。
聽說不用上學,懷宇和懷瑾自然是高興的,尤其懷瑾一聽說可以出去玩,立刻興奮起來,嘰嘰喳喳飯都不好好吃了。
呦呦奇怪,她從三歲穿越而來到現在八歲已經五年了,好像第一次聽說城外還有個藥王廟,也是第一次聽說譚家還拜這個廟。
“我昨天買菜碰到你張嬸,說他們家老二連著咳嗽好幾個月了,吃了好幾副藥都不管用,恰好明天你張叔休沐,就準備去藥王廟拜一拜,問我要不要去。我想家裏也確實好幾年沒去拜過藥王廟了,就答應了,正好帶你們出去踏青散心。”譚麗娘對幾個孩子解釋,“以前你外祖父外祖母在的時候也每年都去拜藥王廟的。後來家中出了事,我心中存了怨恨這幾年就沒去過。不知道現在去佛祖會不會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