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麼辦法?過繼嗎?不會是這個人吧?”呦呦看一眼旁邊的長生,撇著嘴。
“當然不是過繼。”花易岩立刻否定她的想法,“有你們四個就很好了,不必再有別人。”
呦呦當下了樂開了花,點著頭,“很好。”這樣就是咱們一家六口人,沒有其他人插足。我們六個人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我們是幸福的一家。呦呦很想唱出來。
第六章
呦呦看著譚麗娘的臉色從猶豫一點點變得堅定起來,知道她會把這筆銀子留下來而不是傻乎乎地送回去了,心底就鬆了一口氣。
等到三天小殮七天大殮結束,在鄰居的幫助下,譚麗娘帶著四個孩子披麻戴孝地將陳士梅的“骨灰”送到祖墳裏下葬,又哭又嚎了一上午,將她對陳士梅的死的那點“悲痛哀思”全都哭出來。下午回家又拿了五兩銀子請隔壁的鄰居張嬸幫忙置辦了一頓豆腐飯——一頓豆腐飯最多也就花費三兩多一點,剩下的自然是張嬸的辛苦費。
張嬸是這條街上的一位妙人,嘴巧不說也特別會辦事,街坊鄰居們有什麼事都喜歡請她幫忙。一來她的確會辦事,而且每次辦事都辦得讓主家心裏滿意心裏舒服,二來也是因為張嬸的男人張大壯在縣衙當捕快,也算是給張大壯的麵子。
譚麗娘頭一天才帶了銀子去了隔壁,第二天張嬸就提著一籃子雞蛋過來了,同時還把譚麗娘給的五兩銀子還了回來。看到張嬸還了銀子,譚麗娘愣住了,以為是張嬸有什麼為難之處。
“張嫂子,可是有什麼為難之處嗎?是銀子不夠?”譚麗娘說著也露出了為難之色,從櫃子子裏取出一個匣子打開,裏麵隻有兩塊碎銀子,加起來還不到一兩,譚麗娘握著碎銀子猶豫了好一會兒才下定決定把銀子放到張嫂子麵前,“家裏就這些了,請張嫂子看在我爹和您公公的麵上,辦一場體麵的豆腐飯吧。”
張嫂子一直沒說話,知道譚麗娘把銀子塞進她手裏才笑了起來,“哎呀!看麗娘妹子你說的這話,太見外了!我來可不是跟你要銀子的。”
說著,張嫂子把手裏的那塊五兩的銀子和兩塊碎銀子都放回譚麗娘的錢匣子,“我昨天收了你的銀子,孩子她爹知道了就訓了我一頓,說我不懂事,你家正是困難的時候著五兩銀子怕是全部家當了,讓我今天趕緊還回來,我這就過來了,順帶了一籃子雞蛋當賠禮。”
譚麗娘立刻麵露感激之色,“張大哥客氣了,嫂子也是太客氣,他們男人家不知道日子辛苦,可不能一味地聽他們的。”然後話音一轉,“不過既然張大哥和張嫂子都這麼說,那我就不客氣了,不過這辛苦費,嫂子還是要收的。說著把兩塊碎銀子放到她手裏去。
張嫂子嘴裏說了句“那我就不客氣了”,將兩塊碎銀子揣進了兜裏。
張嫂子和譚麗娘又嘮了些家常說了些豆腐飯的具體事情,就離開了。
送走了張嫂子,譚麗娘把那個裝了五兩銀子的錢匣子放回櫃子裏。目睹了整個過程的呦呦卻覺得不太對勁,張嬸那麼精於算計,可不像是這麼大方的人。
對於呦呦的疑問,譚麗娘心裏卻清楚的很,八成是為了陶陶。張家有兩個男孩,大的今年十四,小的十歲,大概想著陳士梅死了,兩家算上門當戶對,不,應該說譚家此刻還不如張家,張嫂子大概想要求娶陶陶,隻是孩子們還小,先慢慢來往著罷。
其實譚麗娘還真猜對了一大半。
昨天她去張家同張嫂子說了之後,張嫂子就已經在動心了。等晚上張大壯回家來就跟他商量了,張大壯別看叫大壯,人長得也壯,卻是個沒什麼主見的,聽自家婆娘說完,遲疑著問:“這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