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心意二字(2 / 2)

牧垚雖祖祖輩輩皆是牧人,為人謙和但覺不識幾字,但勝在明理,雖無法言出這番話語,但卻知曉學蒙所述,句句皆是真理。

越是這般,牧垚越是欣慰,子若如斯,夫複何求?誰人家中有這般孩童,都會將其視若珍寶,可也的確如此。

書堂之上,一大衍之年之人容顏卻呈現出不惑之齡的樣貌,隻是過早泛白的銀白卻又將他的歲數拖大。

隻是突然間老者一拍案幾,“牧學蒙,你在作甚,為何不聽宣課,三心二意”,那被喚作牧學蒙的孩童並未聽著先生的宣課,而是雙目注視窗外,被窗外的鳥語歌聲等景致所吸引。窗外鳥兒被這一聲喝聲驚飛,牧學蒙這才從原本所保持的姿態中退出,轉過身來,麵向先生。

“先生,何為心,何為意,心是否可買,意是否可賣,若可買是否就可讓那些,沒心沒肺喪盡天良之人,能夠洗心革麵,做那誠以待人善以待物之事,若意不可賣,為何人人都將意字掛於嘴邊,卻將他人出賣,做那毫無仁義的無意之事。”

牧學蒙並沒有因此停頓,反而語氣更為逼人,“若心不可買,為何能有三心,若意不可賣,為何能有二意,人本隻有一心,若不是買得,怎能以一化三,人本該隻有一意,難道多出的一意是必須將其賣掉”。

此番話一出,先生先狂怒,隨後是一愣,最後由愣轉思,先生自知就心意二字便從未如此解析,雖心中對不聽宣課之人十為不喜,但問其言思其論卻著實有一番道理,令人深思,這也使得此人在其心中所念有所改觀。

雖先生自認為,自身閱曆過人,學識淵博,可名望卻遠不如這七歲孩童,在其心中此人必定是浪得虛名,尋常之人便是再過驚才絕豔,也不可到達在別人嘴中議論的那種境界。可今日卻是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此孩童果然與他人口中所述絲毫不差,甚者有過之而不不及。

雖先生不喜學蒙,但為人卻也是知禮善謙,“你之所述,我也未曾有過思量,可現在想來也是著實有禮,我不知曉你是如何想到如此問題,但你所思所想卻使得老夫無比佩服”,說著先生便向著牧學蒙拱手行了一禮。

古人以先達者為師,並不恥於下問,為學不分貴賤及老幼。老者言行卻使得在做學生驚呼與不解,他牧學蒙何德何能受得起先生一拜之禮。“你之所問,我亦無從回答,也無法回答,就算是那一國之君,一國之相,我想也無法將其說清道明”。

學蒙知曉此事自己太過放肆,便起身向先生行一大禮以便歉意。先生擺一擺手臂,暗示不必如此,可得到的卻又是學蒙還以一禮。“學生不知禮數,還請先生見諒”,學蒙最後一次拱手對著先生說道。

“牧兄有禮了,如今你在學術上的成就早已超越與我,望我有所困惑隻是牧兄不吝嗇提點”,這一番話說出之後,先生已經將自己同牧學蒙放到同一高度,隻是這年齡差距在他口中稱兄道弟,不免讓其餘學生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