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何懼陣前戰之疲 卻歎庭綱心之憊(2 / 2)

李裹兒正在拜祭之時,看到一人正目不轉睛的望著自己,這人正是李客。

李裹兒有意無意用餘光與之對視,這一眼竟看得李客心下一顫,避開了對方目光。李裹兒見了嘴上則似笑非笑一般。

待李裹兒起身,裴旻先躬身還禮:“裴某謝過安樂殿下!驚動殿下金身,實在誠惶誠恐!裴某代亡母謝過天恩!”

李裹兒歎到:“令堂深明大義,育養裴將軍這等人才為國效忠,實乃功爍千秋。若天下之母皆為令堂這般,我朝何愁不興?”

公孫俊衝心道:之前見這李裹兒雖不算驕橫跋扈,卻也是唯我獨尊之勢。現下對裴公之言語姿態卻甚是恭敬謙和,不知所為何意。

隻聽裴旻言道:“殿下言重了,這些年來我朝敗契丹、勝東奚、剿吐蕃、破突厥、滅高麗、平諸王反叛,何為不興?”

這句說完,朱丹雀好似身子動了一下,不知有幾人察覺。

李裹兒一笑:“是了!我朝今日之興,怎能少了裴將軍之功勞?大敗契丹、東奚,剿滅吐蕃,裴旻將軍每仗身先士卒、陣陣舍生忘死,令人敬佩!”

裴旻聽罷輕聲一歎:“往事已逝,再談無益!”言畢歎氣閉目,似乎在回憶不堪往事。而此刻公孫俊衝方感這裴旻來頭甚大,背景甚深,絕非劍聖而已。

隻聽李裹兒繼續言道:“今朝雖無慮外族之戰,但朝綱爭鬥之殘酷卻一絲也不遜於戰仗上的兵戈劍弩。”

這話明顯隻是說到一半卻不說了,隻見裴旻躬身施禮:“裴某如今已是一介草民,無論戰與不戰,均不是裴旻力之所為。再次謝過安樂殿下金身下拜之恩。”這話言語,竟似已有逐客之意。

李裹兒不以為然,看著靈柩說到:“令堂一向高義有節,她若有遺願:想必也是希望裴將軍為國獻忠,莫要空練這一身絕世之藝。裴將軍不但劍藝天下聞名,孝義之節也是廣為人知,裹兒想裴將軍必不會違背令堂之願。”

此刻公孫俊衝與眾人均已知曉李裹兒此番來意,心道:這話說得極為厲害。

裴旻一歎:“自古忠孝無有兩全之宜,如殿下所言:裴某為國盡力而難顧家母,此乃盡忠難盡孝。如今天下安泰,裴某既存有孝義之名,如今隻能盡孝了!”

楊飛、徐謙這等老江湖均歎:這話說得也是極為高明,為國出力是李裹兒說的,孝義之名也是出自李裹兒之口,她若是再有反駁,隻能算是自悔前言了。

此刻李裹兒突然問到:“將軍當年辭官之前,曾對裹兒言過什麼,可還記得?”

裴旻一愣,言道:“裴旻曾說:無意富貴高祿,隻求幾畝薄田奉養老母...”

他這句應是辭官之時的客套話,眾人雖不知二人有何過往,但都能聽說來李裹兒問得不是此句。也不知裴旻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時李裹兒輕歎一聲,好似下定決心一般,言道:“既是如此......忠孝之事,本宮相信裴將軍心中定有考量。本宮另有一問,將軍怎會於此安葬令堂?”

裴旻雖是心中早已厭煩,且不願多言。但畢竟對方身份所在,能輕輕道一句:“實不敢瞞,這關中集乃是家母身前之故鄉。所謂葉落歸根,家母病危之中一再囑咐,定要裴旻將其帶回此處安葬。”

李裹兒哦了一聲:“本宮隻道自己行蹤如何被人察覺?原來隻是巧合,看了本宮與裴將軍當真有緣!”

———————————————————————

直到最後,連裴旻也被問得閉目不言,隻剩李裹兒自說自話。這場唇槍舌劍李裹兒已把裴旻逼入死角,隻待最後一殺招欲將其製服。

如果您覺得《諸道九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1/51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