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不走百裏,隻半九十(2 / 2)

那喝完酒就死了的老頭,這回風緊,我不扯呼了。

......

......

入夜後的京都皇城大內燈火並不輝煌,原本議政殿前禦道上長明不滅的宮燈從開陽帝登基之後便屢遭削減,從一柱四盞變成一柱兩盞,再從兩盞變成一盞,最後竟是連一盞都沒有了。宮內近侍有人議論這不合規矩,而開陽帝卻總是大袖一揮,說道開源節流,當從帝王始。雖說隻是一個小小的段子,但從此間便可看出開陽帝勵精圖治的決心毅力。說來倒也值得稱道,自從開陽元年開始,皇帝擢升了在翰林院書堆中蒙塵多年的徐中明老大人,又禦詔方琦入閣,仍任用三朝元老穀平夏為首輔大員。三位閣臣隨開陽帝整飭吏治,大行改革,鏟除蠹吏,一改先帝在位時腐朽混亂的官場局麵。隨後又在大內設立軍機處,由內閣直領,專論軍機國務。而在軍事上,又重用鹿占亭和上官鐸兩位大將,使得吳國冗兵頹喪的陰鬱風氣一掃而空,同時也著力營造水師,打造了一支裝備精良,能征善戰的東海勁旅。並任用原兵部右侍郎劉稟春為水師都督,人稱海龍王劉大軍門。雖說前不久這位劉大軍門因為明港襲殺宋七公子一事而被宋家參了個降職待勘的下場,不過如今宋家地位驟降,他自然也就官複原職。整個吳國朝廷,此時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春和景明。

所以開陽帝的心情最近格外的好,連那些太監偶爾的無心之失也隻是一笑而過,整個皇宮內的氣氛一時間萬分融洽,

可今天似乎有點不一樣了。

今日黃昏時分,宮門口有上官鐸將軍遞牌求見。這位吳國手握軍權的將軍可堪已經虛位多時的吳國兵馬大元帥,皇帝自然馬上準見。可不知為什麼,在禦書房屏退左右近侍聊了有小半個時辰的開陽帝忽然龍顏大怒,門外的帶刀侍衛嚇的麵如土色身似篩糠,隻聽到陛下在書房裏厲聲指責,絲毫沒有給那位軍方重臣上官將軍留一點情麵。

不知怒斥了多長時間,許是累了,陛下的聲音終於落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悠長而無奈的歎息,然後門外的侍衛便聽到了急召內閣諸臣覲見的口諭。迷茫中的侍衛領命而去,隱隱約約間,隻聽到了陛下口中曾傳出過“屠城”二字。他渾身打了個寒顫,搖了搖頭將這個自己不懂得卻極為嚇人的字眼從腦海中驅逐出去,然後吩咐小太監,急去內閣傳旨。然後又找來一人奔赴設在大內中的軍機處。

不過多時,三位老大臣已經聯袂從朱牆外奔了過來,連平日穩如泰山的穀老大人都明顯透出了一絲慌亂,一邊走著一邊向禦書房望去,神色匆遽。

麵聖,三位老臣正欲跪請聖安,開陽帝便隨手一揮道:“幾位大人不必拘禮了,自己找個地方坐吧。”說著將桌案上上官將軍剛剛呈上的折子丟給了穀老大人,揉著眉心道:“老大人看看吧,梅州城都成了什麼樣子!”

聽到“梅州城”三個字,穀平夏不易察覺的驚了一下,微微斜眼瞥了瞥麵無表情的上官鐸將軍。

這位神州傳奇將星沉穩的坐在秀墩之上,無論從姿勢上還是從形態上,都挑不出一絲毛病,甚至單從他雙目之中,便可感受到金戈鐵馬的硝煙氣味兒。上官鐸將軍有著行伍之人很常見的健壯體格,隻是眉心有一點半寸的傷疤,讓他顯得有些猙獰意味兒,但其實這位將軍渾身上下透露出的氣質,不但不囂張猙獰,反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儒將二字。他今日穿著也十分簡單樸素,不是官服,亦不是行伍人人鍾愛的緊身玄色綢服,而是簡簡單單的素白色常服,看起來沉穩老練,猶如飽讀詩書的藏經之家。

感受到穀老大人若有若無的目光,上官鐸微微點頭朝這位內閣首輔示意。

穀平夏也點了點頭,然後緩緩翻開折子。

隻瞥了一眼,他便已經麵色大變,重重的喘了一口氣。旁邊的徐中明和方琦兩位大人紛紛側目,也隻是瞥一眼便相顧失色,怔怔的看向陛下。

“都死了......”開陽帝閉上眼,中指指節輕輕敲打著龍案,喃喃自語,臉上有悲戚的表情一閃而過,繼而猛的睜開眼,直射上官鐸:“這就是軍方要朕看的好戲?”

上官鐸表情不變,而是沉穩道:“回稟陛下,是!”

徐中明大人眯起眼,猛然間猜到了一個令他震撼異常的可能性,他睜大眼,看著上官鐸,禁不住伸出手指喃喃道:“你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