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前奏(1 / 2)

馬俊歎了口氣沒有說話,等同於默認了張鬆嶺意見,事到如此還能說什麼,何況機會還是不錯的,他並不認為李易能辯得過諸多名家,試一試也無妨。

不過,他也長了個心眼,決定不親自趟這趟渾水,隻是做個尋常看客支持張鬆嶺,無論誰輸贏都不關他鳥事。

張鬆嶺恢複了輕鬆閑暇的模樣,品著上好的茶水,淡淡地笑道:“宮家師妹的茶,好久沒有品了,記得上次還是隨知客去才幸運品嚐。”說著話,眼都眯起來了。

馬俊聞言臉色微寒,臉色有幾分僵硬起來。

李易的生活倒是頗有規律,簡直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徘徊在太乙宮內如饑似渴地學習,引起了老輩人的讚許,這年頭能沉下心學習典籍的人不多了。

實際上,李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既然想順利回家,不學習點知識是不行的,萬一有機會參加論道,要是輸了話必然會一落千丈,找到機會正大光明回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當然,要是私自離開太乙宮,也不是沒有可能,屆時它將成為遊蕩野道,不具備權威的護身符,就算回去也無法脫離官司,還不如在外麵忍幾年。

曲道人對張鬆嶺的建議頗為上心,更是心知肚明其所謀,原本他對李易的那點怨恨,早就隨風飄散了。

不過,張鬆嶺的報酬讓他為之心動,幾句話撩撥起他對不滿,順帶著勾起了貪婪欲望。從開始對付個北道,張鬆嶺不值得話大價錢,到北道隱藏頗深,連大宣和尚也不是對手,恐怕另有所圖,讓他起了萬般警覺。

最終,他還是決定相助張鬆嶺,作為利益交換,張鬆嶺將懇求家族,為曲道人的家人謀個好職位。

別看張鬆嶺並非家族的核心,在外人眼中依舊是張家人,在家中好歹還有長輩,安排個胥吏還是有能力的。

“法主,祀部鬥茶論道臨近,卻不知青年輩人選怎樣?”作為負責太乙宮外事的知客,曲道人自然能參與其中,他的意見態度很挺重要的,這也是張鬆嶺找他主要原因。

掌院扶著花白的胡須,沉吟良久卻沒說話。

“你那點事等等再說。”海巡是先來的,被曲道人打亂了話,臉色很不好看地道:“已經查明牛二郎勾結潑皮,不知法主要怎樣處置?”

別看處置個道士,卻事關太乙宮兩位真傳,還是內部有人勾結破皮無賴,傳出去對宮觀聲譽打擊很大,絕對會被人利用起來,要知道皇家宮觀出了醜聞,是打趙官家的臉麵,某些道統卻樂意落井下石。

掌院不能再沉默了,稍帶幾分冷峻地道:“還能怎樣,竟然為了些許小事傷人,此等嫉妒小人留之何用?趕出山門由仁和縣法辦。”

這算是最嚴厲的懲罰了,感觸山門等於剝奪了道籍,這種被趕出來的人,哪怕在地頭上也不會有人雇用。道門自南渡以來一改進出朝廷的張狂,逐漸養成清靜無為的做派,對待門人子弟要求嚴格,嚴防出現林靈素這種人。

相對佛門的低調,在人們眼中,道門逐漸成為嚴於律己的道統,弟子素質相對較高,要真是被驅逐出門庭,絕對是道德敗壞,這種人誰還敢去用?

當然,胖道人的罪行,不是觸犯門規那麼簡單,雇凶傷人涉及刑律,自然要由仁和縣來處置,至於怎樣個結果沒有人去關心,胖道人不過是個可悲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