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152 牽著鼻子走(1 / 2)

形勢真的很不對,原本大好的局勢突然逆轉,有時候人們知道你區別對待,更明白你要表達而意思,卻有著看熱鬧不嫌局大心思,非得要把問題複雜化,把一鍋粥徹底攪渾。

一個剛剛過來的僧人,聽到了因果論頓時發怒,認定李易羞辱佛門,立即開口質問,引起了圍觀者的輕聲議論。“妙虛看是分而論之,其實還是暗指當今佛門,其心叵測,實在是要惹了佛門眾怒。”“胡扯,妙虛為我道門辯論,無論何種攻擊都是正常,難道佛門連這點雅量也沒有?”

“話說,妙虛用心真是不淺,難道你們沒有聽出來,在他眼裏道門也不是先秦道家。”

“哦,細細想想,還真是有些道理,這廝倒是好心機。”

“那就看看他怎樣應對。”

“北道而已,不過是胡攪蠻纏,當不得真的。”

“這位和上。。。。。。”

“和上錯了。”李易不管眾人議論紛紛,直接否認了出口辯駁的僧人,心平氣和地道:“沙門浮屠學術經過曆代先賢融合,所謂博大精深,早就自成一脈,為我中土佛門新教,與那天竺浮屠不可同日而語。貧道所言不過是說天竺旁門,難道和上並非中土佛門眾人,而是那住唐番僧?”

這話說的誅心,先不說儒門和道門看不上佛門,就是佛門內部對喇嘛教和那些海外番僧,也是非常的鄙夷。自從天竺佛門覆亡之後,中土佛門自然以正統自居,當然看不上那些小乘蠻夷,或者是食肉灌頂喇嘛的粗鄙,那都是什麼玩意啊!

“正如法,中土佛門禪宗取法,所指有道才可以因循,天竺沙門浮屠泛指存在,無因無果,這就是根本的不同。”李易繼續釋放重磅炸彈,很不懷好意地道:“按照浮屠說法,浮屠以外皆為外道,難道老莊孔孟也是外道?”這話,相當有打擊力,天竺沙門浮屠相當的排外,一切不符合他們教義的,全部都斥責為外道。

漢代,佛門東傳發展很艱難,就是因為排外性太強,無法融入中土民間,經過兩晉的不斷改良,逐漸被高層所接受,卻依舊難以在民間擴展,到了唐代經過六祖慧能脫胎換骨的改造,以道家莊子學說為骨,才被民間所接受。

最犀利的是,浮屠以外皆為外道,直接勾起道、儒兩家的側目。

鄭性之啞然失笑,轉首對南霽雲輕聲道:“此子有趣。”

南霽雲也有些意外,笑道:“不錯,先前卻是沒有看出來,還是很刁鑽的小道士。”

“哦,難道就是他?”鄭性之是知道南霽雲路途遇險,看到肯定表情頗為驚訝,這個是能文能武啊!

“危機化解,就看看下麵怎樣收場。”南霽雲淡淡地道。

“道長說的頗有道理,卻不能解釋佛道高下。”大明和尚抓住問題本質,既然你說佛門是新教,那我就順著你的意思來,就看你敢不敢觸犯整個佛門禁忌。

“還用解釋?無論是天道還是人道,都是追求終生福壽,期望天下如三代大同。”李易毫不客氣地道。

“天竺卻人分四等,浮屠更是以解脫為最高追求,涅盤是什麼?就是徹徹底底地解脫,才能省的輪回出來受罪,試問和上,涅盤能否和天道、人道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