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又是風波(1 / 2)

有些事大家都明白,心裏想想也就罷了,要是真說出來那就犯忌諱了,李易一再說禪宗骨子是傳承老莊,不得不披上天竺浮屠外皮。

顯慶法師、大明和尚固然是漢人,也非常看不上胡虜夷狄,恨不得讓佛門成為土生土長的本土道統,甚至禪宗對真言宗、喇嘛教頗為鄙夷,認為它們的灌頂骨肉,全部都是胡虜夷狄的歪門邪說,是摩羅的魔子魔孫。

但是,卻不能不去維護這層外衣,禪宗離開佛門還能叫禪宗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明和尚等的就是李易犯忌,立即不屑地道:“難道又是老子化胡說?”

老子化胡起源於太史公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隻是某種不知所終的記錄,到了漢代桓帝時,大夫襄楷上書說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才逐漸進行演化,曹魏時代形成定論,老子為佛陀之師。

晉代,中土佛門有了不小發展,道佛之爭日益加劇,道士祭酒王浮與沙門帛遠辯論,創作《老子化胡經》,以證明道在佛先,道門又創造《玄妙內篇》、《出塞記》、《關令尹喜傳》等道經,確定老子為三教教主,總攝一切法門。

佛門自然也不甘心,不斷進行反擊有針對性地提出寶應聲菩薩、寶吉祥菩薩化為伏羲、女媧說,來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說。後來,麵對儒家的介入,最離譜的事情發生了,出現三聖東行說,老子、孔子和顏回都是佛陀的學生,換而言之你中土文化都是我佛門傳播的。

這筆糊塗賬你來我往,誰也說服不了誰,前唐李家尊奉道門,以老子為祖先,可是李唐天子又鮮卑血統,骨子裏對有利統治的佛門扶持,高宗和武周兩次下令焚毀。

但是,道門勢力畢竟是本土產生,無論是士大夫還是百姓,對道門信奉的還是頗多,終究還是抗住朝廷壓力

李易知道佛道大決戰,就在另一時空不就得未來,以全真道全麵失敗而告終。其實這也是筆糊塗髒,天竺也就是印度並無精確的曆史記錄,幾乎要靠東土僧人的求法記錄才能略知大概,就是出身也是被杜撰出來,又有誰能說清楚?

他稍加沉吟又道:“老子西行出自太史公,自然是信史,貧道卻不敢說真偽。”

此言說出口,眾人皆為吃驚,作為標準的道門神宵道出身,李易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那就是對老子化佛經不表態,也就是並不承認是真的,就讓掌院和高德真修臉色難看。

顯慶法師、大明和尚等人也是驚訝萬分,道門無時不拿老子化佛經打壓佛門,李易竟然否定了。

“妙虛。”就算掌院再老成持重,此時也沉不住氣了,作為神宵道真虛觀的真傳,尤其是正式場合下,李易的言論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絕非私下兒戲。

是想,連道門真傳都否認的經書,佛門豈不拿過來大做文章,好讓道門羞辱尷尬,想想自己對李易的看重,當真是豬油蒙了心,看來是看走了眼。

李易並沒有回應掌院,目光幾位淡然地看著大明和尚。

“法主,不能再讓妙虛辯論下去,把他撤下來。”曲道人身為知客,自然明白其中嚴重性,趁機順水推舟,也算是讓張鬆嶺搭個大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