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嘉熙年的那點破事(1 / 2)

李易占據西川兩路,按竺邇、汪世顯的數萬大軍,留守利州兩路,對夔州路形成極大威脅,大宋朝廷絕不甘心。

趙昀自三京兵敗後,被打擊的毫無信心,卻絕非昏庸頭透頂之人,蜀川淪陷和京湖敗局,造成荊湖防線的動搖,自趙構以來確定的大江防禦體係正在崩潰,已對趙家統治構成致命的威脅,他屢屢要求整備兵馬收複蜀川,並加強夔門重地守禦,下詔對於入境避難的中原民眾,予以收容並加以妥善保護,地方官府必須出資援助,允許充軍報國。

當然,對於這些北歸人,大宋君臣本能地報以防範心態。

由於蒙古軍的殘暴,殘破的邊地州郡處於無政府狀態,許多彪悍的凶徒自發組織武裝,他們不敢和蒙古軍作戰,卻大肆搶劫人口財帛,嚴重影響朝廷邊務,造成宋軍不但要抵抗蒙古軍的犀利進攻,還要應付這些該死的流寇。

很多損失並非蒙古軍造成的,而是這些無惡不作的流寇,當地官府簡直傷透了腦筋。

暫不說李易經營蜀川,自嘉熙元年,趙昀對兩府進行調整,鄭性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禮部尚書鄒應龍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左諫議大夫李宗勉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除了李宗勉以外,其餘人都是中間派,趙昀已從最初的銳意進取,轉變為穩紮穩打,基本走出了史彌遠、鄭清之等人的影子,真正建立了自己的班子。

為避免兩府扯皮,誤了國事,全體宰執全部身兼兩府,以求戰時軍政統一,運作高效。

至於鄭清之已經辭去相位,暫時回家休息去了,汪世顯的事情給他打擊很大,政敵紛紛彈劾他拒絕鞏州歸附,造成被蒙古人所利用,紛亂的局勢也讓他心力交瘁。

嘉熙元年,朝廷中的爭吵明顯少了,麵對蒙古人強大壓力,大家明顯消停了許多,那些明君子小人之分的無聊事少了,趙昀耳根子清淨了,麵對一片亂麻的局麵,他先把平抑物價,穩定市麵作為最重要的事。

不錯,連年軍事上作戰不利,造成軍費壓力的大增,蜀川的丟失,使朝廷喪失重要經濟來源,要再不控製經濟,一旦發生楮幣的崩潰,大宋朝廷立即就會土崩瓦解。

搞經濟不能忘了軍事,物價稍稍好賺一點,光複襄陽的問題被拿到桌麵。經過反複討論,最終確立了以江陵為根據地,集結兵力進攻襄陽的策略。

當然,蜀川還是要拿回來的,四川五路總領所,年賦稅占天下三成多,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賦稅,又占整個四川的八成,不收回絕不甘心。

李易在蜀川的消息傳來,趙昀很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傳令調集兵馬伺機入蜀,一定要擒拿李易。

不過,蜀川、京湖事尚未成行,蒙古軍新一輪的攻勢開始。十月,蒙古宗王昆布哈率軍南下攻克光州,進攻複州,複州守軍擺出的架勢很嚇人,用三千條船封鎖江麵作為營寨,昆布哈用四十個死士突擊,很快突破了防線,複州守將立即投降,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