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路的宋軍仍保持相當實力,因淮東、京湖蒙古軍不斷失利,他們終於坐不住了,謀劃收複成都等處,先是聯絡各地的義軍,準備整合力量。
李易所麵臨的壓力劇增,整個嘉熙元年到二年,都處於緊張狀態,這也是他近兩年未曾完全消滅各地義軍,闊端還能容忍他的主要原因。
自嘉熙二年,王檝來到行在臨安,趙昀對其意圖早就了如指掌,索性先把這廝給晾在一邊。
好吃的,好玩的管夠,大理少卿朱揚祖充押伴使,算是給老朋友麵子,卻不讓他有麵聖的機會,直到二月被涼了一個月的王檝,才見到趙昀。
當然,此次會見沒個結果,要歲幣,開玩笑,人家契丹久沾王化,信義頗高,女真還算有信用,打仗也得找個借口,不會那麼的隨意。你蒙古人就是野蠻人,到處燒殺搶掠,一個不高興翻臉比脫褲子還快,給你錢,還不如拿錢打著水漂,還能聽個響。
更何況,京胡、淮西、淮東戰局不錯,逐漸向有利大宋方向發展。
蒙古人燒殺搶掠的惡果,隨著戰爭不斷擴大,徹底暴露出弊端。河南、山東地,幾乎千裏赤地,人口稀少,田地荒蕪,剩下的生民,都在啃野菜,根本無力支撐大軍的糧草。
如今,整個前線的蒙古軍除了蜀川外,其它的部隊都陷入乏糧少食的尷尬境地,畢竟各大汗國的建立,讓強大的馬軍開始分裂,再也不複十餘萬鐵騎馳騁的輝煌,蒙古人南征大半是步軍,離不開糧草輜重了。
大宋朝廷內部,除了史嵩之因私心堅持主和立場,其他人意見一致,堅決不和談。
最終,王檝被禮送,大家都知道,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不過,趙昀有了信心,兩淮、京湖有能力抵抗,再打敗蒙古人的進攻,蜀川必然瓜熟蒂落重新回歸。
嘉熙二年,似乎是賈似道的幸運年,在王檝即將進入臨安之際,他便從劉斐那得到蒙古人消息,立即通過銀台上書:“北使將至,地界、名稱、歲例,宜有成說。”,
得到趙昀的讚賞。又在三月殿試竟登進士第,得龍飛榜二甲第四名,大人生如此佳境,夫複何求!
九月,窩闊台憋了一口氣,準備了幾個月集結了八十萬大軍,由察罕率領再次南征。
孟珙很難對付,察罕不傻決不願去碰釘子,他直接放棄去打安豐,直接打廬州,妄圖從大江下遊渡江威脅臨安,不巧的是杜杲在廬州。
一場大戰,仿佛是雙方先進兵器展覽,又是堆土山,又是挖戰壕的。杜杲壓根就不在乎,等蒙古軍累死累活的幹完了,直接跟察罕玩起了炮戰。
蒙古人雖南征北戰,得到不少工匠,武器裝備也挺先進,但和大宋軍器監相比,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幾個回合下來,察罕支撐不住了,蒙古軍雖號稱八十萬,但其可戰之士,充其量不過十萬。
杜杲乘勝出擊,蒙古軍的土山陣地潰敗,全軍崩潰,攔都攔不住,察罕實在沒辦法,隻能向北跑,軍械糧草全部丟棄。。
呂文德和杜庶聯軍,用近千艘戰船封鎖淮水,蒙古軍連戰連敗,損失半數之上,隻好灰頭土臉地逃離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