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歪歪嘴,撫掌笑道:“製閫好算計,虜軍輕兵突進,糧草不多,關門打狗必建大功。”
李易點了點頭,指尖觸及處卻未有胡須,不免有幾分尷尬,笑了笑道:“還請宣撫司各部不計辛勞,絕不能讓塔海走脫,而我八千精兵,負責監視其馬隊。”
八千人留下有保存實力嫌疑,但一樣的話換個角度去看,效果截然不同。方才,在孟璋等人眼中,李易以八千生力軍留在興元府,絕對讓人如鯁在喉,有監控的嫌疑。
王柏兵出仙人關,八千人存在的意義便不同了,是用於監視蒙古軍馬隊的力量,畢竟宣撫司大軍的馬軍很少,李易的做法要是真心為公,應該說是對宣撫司大軍的保護,那就算是合格的友軍。
孟璋心下甚至在想,是不是冤枉了李易,自己是不是太無禮了,人家是禦賜的經師,又曾經得到不少大儒的賞識,學識絕不下於那些士大夫,地位比武人優越,現在又是一方率臣,麵對武人身份的宣撫司,自有自己的矜持。
既然話說開了,大家便商討一下細節,結果是皆大歡喜,賓主想得,李易很滿意地離去。
“二哥,我看製閫頗有誠意,畢竟大敵當前需要同仇敵愾,會不會是我等擔憂過頭了?”孟璋向孟珙表示了疑惑,李易的排兵布陣,絕對是十足公開,讓宣撫司大軍進攻也有衝理由,畢竟蜀川大軍主力,經過一場血戰,不休整絕對無法投入戰鬥。
孟珙凝眉沉思,他也有些吃味,不能十分準確拿捏李易,難道尚未到圖窮匕首見的地步?李易的誠意是十足的,他不能否認也無法否認,但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隻是想不出來到底在何處。
王令咂咂嘴,有幾分感慨地道:“太尉,我看李易是有誠意的,否則也不會親自前來。”
“何以見得?”孟珙眼前一亮,很想聽聽王令的意見,畢竟王令資曆頗深,是軍中老練的虎將,軍事造詣不低。
“從李易布局上看,他的用意在於全殲虜軍,而我宣撫司大軍,不過是他手中棋子,借著機會消弱我等力量。不過他這般算計也無可厚非,這一仗宣撫司還必須要打。我看驅逐虜人後,他才會以酌情對付我等,至少拿下整個利州兩路再說,太尉,不得不說,朝廷做的過了!”
王令歎了口氣,他也不滿朝廷的做法,李易所展現的才能和實力,拉攏還來不及,朝廷竟要除去,就算你做了那就要做好,認真點行不行啊!現在居然讓人家跑回來了。
同樣,孟珙對朝廷做法也很不滿,更對朝廷重臣充滿矛盾手法不屑,但他並不糾纏旁枝末節,李易與朝廷關係破裂,等同於地方割據勢力,翻臉自然是遲早的。經過王令的“提醒”,他逐漸傾向於李易真心要打退蒙古人,不僅是私人仇恨,還有正名的緣由。
無論如何,李易必須用蒙古人的血,洗刷三年的恥辱,對於一位能夠執掌方鎮的人而言,名譽是非常重要的。
“他那八千精兵,將是我等障礙,必須要謹慎對待。”孟珙不能不有所顧忌,朝廷必然要解除李易武裝,他必需無條件去執行。既然,未能借塔海的手重創李易,他需要考慮在恰當的時機,即擊敗蒙古軍,又能給李易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