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佳節,喜臨門 1
爆竹聲中又一年,除舊迎新,一家團聚,那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
自打嫁給秦一諾,每年春節,若情都在秦家老宅過。
烏衣巷的老宅是處大園子,已經有百多年曆史,占地頗大,乃是秦家先輩留下的基業。
秦家祖輩在清朝以及民~國的時候,都做過官,可算是個官宦世家。清末,秦家子孫出過國,留國洋,是洋務一派的積擁護者,回國後也曾入仕,後來還在北洋政府任過職。等到民~國,秦家人實在看不慣當局的紛亂與腐敗,幾個思想先進的秦家子輩,全都信仰了共~產主義,從軍入黨,轟轟烈烈的上過戰場。
那些年抗戰加內戰打下來,等到解放,秦家的男丁就隻剩下爺爺秦有為一人,秦家這座曾經的繁華大邸也就成了空宅。
秦家之所以能中興,全是因為出了秦有為這樣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
半個多世紀以前,那時的爺爺秦有為,本身就是一個富有傳奇的人物。他認得洋文,熟讀《資治通鑒》,看得懂甲骨文,長著一顆不得了的金腦袋,而且自幼練武,身手不凡,在那樣一個浮躁而動~亂的年代裏,秦有為一直保持著一顆清醒的頭腦,所有作為,所有拚搏,全為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
秦有為有個與他極為匹配的妻子,乃是江浙地區一民族資本家的小姐,姓阮清,留過學,學醫的,是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很有主見,生著敢愛敢恨的性子。一次命定的邂逅令他們相識,阮小姐欣賞秦有為的才華,一意就認定了他。
可秦有為呢,以無國不成家為由,婉然謝拒,打仗時期,一心為國,不談感情,沒有結婚的打算。
阮清才不管他是怎麼想的,左打聽右打聽,聽說人家沒有對象,也沒有意中人,慕他學識涵養絕佳,眼巴巴為了他,和家族決裂,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裏來,成為秦有為的隨軍軍醫。
兩個人的關係曖昧不明了兩三年,直到部隊裏另有高級軍官相中阮清,硬是要讓領導來說對象,秦有為這才生了急。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年的臘月裏,他拉著阮清去領了證。
婚是在部隊裏結的,秦家已經沒有至親長輩,隻有秦有為的奶娘住在秦家的老宅裏,靠秦有為的幾塊錢軍薪熬著日子,阮清的父母呢,則在那一年,全出國“避難”去了。
結婚第二年冬天,長子秦定呱呱墜地,看了一眼甫出生的兒子一眼後,秦有為辭別嬌妻,上前線,參加了抗美援朝。
第三年,阮清將秦定托於和秦家世交的林家照看,申請入朝,再次來到秦有為身邊。1953年,在朝鮮生下次子秦康。
秦有為三十歲的秋天,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京後,阮清再次為其添丁,取名:秦想,那時,秦有為已被授為某陸軍軍區上將,任軍區司令。
安靜幸福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很久,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因為祖上是官僚成份,秦有為被狠狠鬥了一番,家宅被沒收,成了過街老鼠,並靳令其勞動改造,最後下放到了黃土坡。
秦有為離京,阮清帶著三個孩子依舊在部隊醫院上班,在林家的幫襯下,恁是熬的把孩子們拉拔成材。又後來,阮清聽從秦有為的話,將他們全部送進了部隊——
那些年裏日子過的極清苦,但是阮清從沒有過一句怨言。
1976年,十年浩劫終於平息,平反之風如火如風的展開,時局撥亂反正,年過五十的秦有為受調回京得國家重用,從此夫妻團圓,一家團聚,三個聰明懂事的孩子也經部隊重點栽培,一一成為國家幹部,秦家如此這般才能榮耀起來。
秦一諾的父親叫秦康,51年出生的,已近退休年齡,中將頭銜,如今任某軍區首長,母親姓袁,名芳,也出自軍人世家,是某軍事學校幹部部副部長。
秦有為退休已經很快二十年了,一直和老伴住在烏衣巷的老宅門。
這地方好啊,園子大,舊式園林式宅子,當然,比起代某些豪宅來說,這處產業不算是頂值錢的,比如,就不如秦一諾造的“秦宮”來的氣派,富有現代氣息,但它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縮影,清幽靜雅,其人文價值是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