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佳節,喜臨門 1(2 / 2)

唯一叫秦有為有點不喜歡的是,這地兒有點大,自打孫輩子一個個出息離家後,他這把老骨頭就越發覺的這裏冷清的慌。

一諾的童年,和其他堂兄弟一樣,全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那個時候,家裏有三個孩子,他是一個,三叔秦想生的是一對雙胞胎,年紀皆相仿,伴在老人身邊,受著正規的軍事化教養。

這三孩子裏,就屬一諾最聰明,是個天才型少年,什麼都一點就透,但同時,也最最頑劣不受管束,亞個兒就不願進軍事學院,爺爺對他是又愛又恨,為此,可沒少生氣。

所幸後來,一直未婚的大伯父終於成家立業,生的秦贄也是一個天才,且聽話的不得了,任何事都聽憑爺爺差遣,這才彌補了爺爺心頭的遺憾。

秦家三房兒子,就隻有長子留住在老宅,其他兩房,在老宅雖各有小樓,但很少回來。

而一諾,自留學回來,就一心撲在工作上,又在外頭另置了家業,老宅這邊,隻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來轉悠轉悠。

這已經成為了秦家不成文的規定:每年過年,一大家子,不約而同會聚到這裏,到時,叫上一個灶頭師傅,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圍在一起吃一桌團團圓圓的年夜飯,那是每個秦家人都會有的默契。

謂養兒防老,作父母的,為子息牽掛肚一輩子,老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指望,就盼著可以聽孩子親親熱熱的叫上幾聲,一家子坐在一起叨叨家常話。

秦家人心下都明白,兩位老人都已經古稀之年,這樣歡聚的年頭沒多少年了,所有人都願意順著他們的心,就這麼和和美美的過個節。

2009年1月25日是除夕夜,往年,總是若情先回烏衣巷,一諾忙,多半得到年三十那天才能回老宅。今年不以同往,他一早把生意上的事安排妥當,提早兩天回了老宅,這下可樂壞了他爺爺和奶奶。

爺爺奶奶開心,不是因為秦家出了一個年輕有為的商業巨子,在兩位老人眼裏,錢財名利都是身外物,都不重要,他們高興的是:這對小夫妻終於和好如初了。

是的,爺爺和奶奶很疼若情,這不僅僅因為秦家與林家是世交,秦家落難時,林家曾出手幫過忙這麼簡單,更因為秦家有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女兒,全是小子,而林家是世代書香,若情生情文靜秀致,那股不外露的聰明勁兒,一點也不張揚,深得秦有為的心。

若情很喜歡過年的氣氛,四世同堂,喜氣洋洋,熱熱鬧鬧,可每番到老宅過節,她心裏總會生幾分尷尬——那時,做一對人前相敬如賓的夫妻,並不容易。尤其是晚上過夜,得和他睡一張床,別扭的不得了。

今年不一樣,一諾臉上堆的笑容,特別的耀眼,兩個人時不時眉目傳情,舉手投足之間,不經意的就會有親呢之舉,秦家長輩們看的分明,一個個為他們高興。

時已近傍晚時分,灶頭師傅在廚房滋滋喳喳的燒著,三房妯娌坐在一處,正在包餃子,打下手,若情也在幫襯。

一諾呢,在隔壁的大客廳裏和爺爺下棋,兩個堂兄秦放和秦岱站在邊上觀戰,三個老弟兄則坐在沙發上隨意說著話,三叔家的兩個小孫女嘰嘰喳喳,正繞著老太太童言趣語,一諾的妹妹秦一筱便在那裏逗兩孩子玩,一大家子,除了秦贄,已經到齊。

秦贄還沒有回北京,自T城回來後,若情就再沒有見過他,就連金賢,也失了蹤——聽說,他們結伴而行,去了西藏的布達拉宮,因為通訊信號不太好,已經好些日子沒有聯係上。

一諾告訴她,之前秦贄聯係過他,他說:玉連子的生命磁場和秦贄有點相衝,因為不是自小附在這個身子上的,所以,屬於前世的記憶,正在逐漸消失.他去西藏,隻是想在記憶完全失去之前,憑著天生的異能,找到他那個“傻丫頭”的今生,也許過年前回不來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