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李瑾所預料,抄家得到的收獲,比從鄆州府庫得到了糧食和財物多了很多。一連抄了十來名貪腐官吏和幾名城中惡霸的家以及倉庫、貨棧,搜揀出來的糧食倒是沒比鄆州府庫中要少不少,隻有兩萬石多一點,但是金銀財物卻是足有接近二十萬貫。
畢竟是城中的官員或是大戶,手中的存糧不似祝家莊這樣的城外村寨多,不過金銀財物不少,更有一些不好估價的字畫、絲綢、瓷器等物。說起來,此次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而錢財、金銀這些看得見的好處且先放在一邊,更重要的,還是當著鄆州百姓舉辦的公審大會。有了這一次的公審大會,梁山算是在整個鄆州的百姓麵前大大地露了個臉。
以往梁山固然也有頗多義舉,在水泊周邊的百姓之中口碑挺好,但是影響力卻是不夠。而經過了這一次的公審大會,梁山的在百姓心中的聲望怕是會再次上升一個級別。
自李瑾上梁山豎旗以來,雖然經過不斷地攻打水泊周邊的大戶,分糧給窮苦百姓,在水泊周邊的百姓心中雖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在百姓心中,尤其是離水泊稍遠一些的百姓心中,他們始終認為梁山也不過是實力比一般山寨好些,行事正派的綠林好漢而已。
而有了這一次的公審大會,無形之中卻是將梁山在百姓眼中的實力拔高了不止一個層次。他們已經有能力攻破州府,懲治往日在城中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了。可以想見,此事傳揚開來之後,梁山隻怕是會再迎來一次百姓上山的風潮。那麼,李瑾此行的目的也就已經圓滿地達到了。
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口,代表的就是生產力。
梁山島上雖然已經快到了能負荷人口的極限,但是,在北方,他們可是還有不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來充實。隻有有了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進行方方麵麵的基礎建設,才有足夠的兵員,梁山才能真正在遼國站穩腳跟。
抄家搜捕的一應事物一直持續到了夜幕降臨是才算完成,李瑾等人再次在府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將繳獲側物資裝車之後,才開始有條不紊地撤退。
他們此次帶走的到基本上是財物,至於搜繳出來的兩萬多石糧食,都分發給了城中的窮苦百姓。
與進城時小心翼翼,偷偷摸摸不同,李瑾他們離開之時,便是光明正大。阮小七,童家兄弟已經率領水軍在昨日出城。今日出城的便是馬、步兩軍。馬軍兩千人,人人騎著高頭大馬,一千人位於隊列前端,一千人處於殿後位置。步軍一千人,也是衣甲齊整,刀槍明亮,押著數十輛大車的物資。
更有受了梁山接濟的一些貧苦百姓自發到城門口相送,鄆州城東一時喧鬧不堪,聲勢不小。
眼看著已經出了城門,還有不少百姓跟隨,李瑾勒住胯下戰馬,示意一眾頭領先行之後,才對一眾百姓抱拳道:“各位鄉親父老,我等既已出城,便不再煩勞各位相送,大家回去吧。”
一個老者越眾而出,說道:“李大王高義,接濟我等貧苦小民,我等無禮相送,唯有出城一送,表示我等胸中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