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笙不敢同錦笙對看,低下頭,聲音如蠶絲細雨落在湖麵,輕不可聞:“五哥,你與方家少爺相熟,方家少爺是真的要退親嗎?”
錦笙略一怔,瞧見雲笙耳朵泛紅,笑著安慰她:“退就退唄,咱林家的六小姐還愁嫁嗎?五哥再給你找一門好親事。燕平七少裏還有三個沒成親呢!五哥給你挑一個最好的!陸軍次長家的三少爺如何?”
雲笙雙手攥緊上衣下擺的滾邊,金線勒緊陷入指腹,她心裏忐忑著鼓足勇氣望向錦笙,錦笙是一貫的笑意疏離,那疏離讓她略遲疑片刻,還是逼著自己說了出來:“五哥,我想見一見方家少爺。”她從大嫂秦依斐那裏聽來了一些新式女子應當有的思想,其餘小事也就算了,婚姻大事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一番。
她知曉,若不吭聲,在這深宅大院裏,縱是她被退親,再跟另外的男子訂婚,林家長輩都不會過問她,他們隻需要她遵從而已。
聞言,錦笙眉頭蹙緊,若雲笙和方少塵的婚退不了,兩家是姻親,她仍是無法打霓裳錦的主意,遂語氣裏帶了不悅:“你見方少塵做什麼?他幾次三番要求退親,你還主動跑去見他,是當真要丟盡咱林家的臉麵嗎!你是林家長房的六小姐,怎越發不懂得金貴矜持!你私下見方少塵置大房顏麵於何處?奶奶不是派了嬤嬤教習你規矩嗎?她就是如此教你的?看來,她倒要先受一番調教才能教習你!”
錦笙不過是尋常聲調,遠不及嗬斥仆役的一半,仍是嚇到了誠惶誠恐的雲笙。雲笙深深地低下頭,望著墨綠青灰夾雜的鵝卵石。那般深的顏色,直深到她眸子裏,把她一顆想追尋自由的心也蒙住了。
在錦笙發問見方少塵做什麼時,雲笙想回答說:方少爺是受新式教育的,肯定講究自由戀愛,不願娶她,或許是因二人不相識,也不了解她。
待錦笙字詞越發重,雲笙又自己嘲諷自己:方家少爺是國外留學回來的,什麼樣的女子沒見過,縱是見了她,就會願意娶她了嗎?不過是欺騙完自己,再把自己送去給別人嘲笑戲謔罷了,得不償失,反而會丟了林家六小姐應有的矜持高貴。
雲笙連忙萬福著身子向錦笙認錯:“五哥別生氣,是我糊塗了,求五哥莫要遷怒他人。五哥慢走,我回麒麟堂了。”
錦笙亦覺方才言語間說得重了,柔和下音色道:“去吧!”
離去時,雲笙背影依舊是顫巍巍的。錦笙突然想到,兩年前,雲笙曾無比羞澀地問她要方少塵的相片,她問方少塵要了幾張給過雲笙。那方少塵連照相都笑意溫煦,燦若日月。她猜測,雲笙極有可能是隻看相片,就喜歡上了方少塵。
鵝卵石小道兩側是花籬樣式的梔子花花叢,花大雪白,梔子花香本就馥鬱,經風一吹,那香味縈繞在錦笙鼻息間不散。錦笙不由得想起了楊靈均,楊靈均最喜梔子花。她十六歲時,有次曾命仆役買了燕平城所有梔子花,搬運到萬梨園。她和杜衡、蘇葉坐在二樓的雕花木欄杆子上朝戲台丟梔子花,就為了楊靈均能多看她一眼。
楊靈均台風很穩,任憑她不厭其煩地一朵朵梔子花朝下丟,也穩著唱腔和步伐,一眼都不看她。最後,梔子花層層疊疊在戲台子上鋪了好幾層,楊靈均每一步都得踏在梔子花上。她那般欺淩戲子的行為成了燕平城街頭巷尾的談資,她亦被父親拿馬鞭狠狠抽打了一頓,命令她不許再到萬梨園去。
可她閑下來,仍是尋到機會就偷溜去,隻為了多看楊靈均幾眼。她最初是想和楊靈均做普通朋友的,可楊靈均太過清高倨傲,從不和富家子弟交友,對她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她生氣,又不知該如何,就想了那個法子,卻徹底惹怒了楊靈均。她一直開不了口和楊靈均解釋,她本意並非要欺辱他,卻越弄越糟。
在外人眼中她是個男子,楊靈均又不願和她做朋友,她隻有欺辱楊靈均,才能接近他。直到楊靈均對她,連尋常的客氣都沒了,她在他眼中隻能看到厭惡。
倏忽間,錦笙感同身受,知曉了雲笙心意,不過是想尋找各種機會,離心中那個人近一些,再近一些。尚有微弱希冀,都想要去嚐試。如此一想,錦笙竟覺得自己比雲笙要幸運得多,雲笙隻是代她承受了這一切。
一水間是獨院式洋樓,臨近護城河,周圍有蔥鬱的楓樹林和草坪,院子裏有兩幢中西合璧的紅磚白粉牆洋樓,一層半的東樓是閑雜仆役住所連帶著車庫,兩層半的西樓是錦笙及近身仆役的住所。
錦笙從爺爺奶奶那裏討要了不少銀錢和價值不菲的物什擺件來裝潢自己的別院,故一水間雖名字雅致,內裏卻極盡奢華,引得林清嘉跳腳不滿許久。
錦笙所居的西樓,在二樓雜物室的隔壁有一間小屋子,名為金蠶室,養著錦笙的寵物蠶寶寶。
春蠶到死絲方盡,蠶的壽命極其短暫。待蠶寶寶吐絲結繭後,仆役就會再養育新的蠶寶寶。別院裏總存著足夠多的蠶種和桑葉,也能養育出足夠陪伴錦笙的蠶寶寶,她還給那些蠶寶寶精挑細選了個“奶娘”,又給那丫鬟改名為金蟬。
錦笙心情不好或有問題想不明白時,總愛到金蠶室,有幼小仍在貪食桑葉的蠶寶寶發出啃噬桑葉的聲音,沙沙作響;有在吐絲結繭的蠶寶寶,那聲音便是微弱不可聞了。
錦笙與蠶寶寶的緣分始於六歲那年,初頂替哥哥時,林肇聰曾帶她去過林家蠶園,帶她去看了柞蠶,又令工人尋來了桑蠶,指著那些通體白色或白裏微泛淺灰色且正在蠕動的蠶寶寶,告訴她:“這是柞蠶,這是桑蠶。咱們耆德堂林記綢緞莊所賣的絲綢和秀林絲織廠所織的絲綢,就是由它們吐絲結繭,咱們再繅成絲後才能織成。記住,絲綢所有的製作工序,都是由這些蠶吐絲結繭而始的。好兒子,你更要記住:且不管洋人的機器如何先進,中國都是桑蠶絲織業的發祥地,中國人都是絲綢的祖先。麵對那些洋商,咱們不可盲目驕縱,亦無須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