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穆林氏,猶困獸(3 / 3)

她見方少塵神情裏猶豫更重,便又低歎道:“少塵,盧柏淩從很小的時候就立誌於帶兵打仗,可四年前那場軍閥大混戰,他手下的兵死的死傷的傷,都是遭難於中國人自己之手,我現在還忘不了他手下衛兵的死狀。都是平素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訓練的兄弟們,那般慘死,盧柏淩消極頹廢了很久才緩過勁來。你、盧柏淩,你們倆和穆峻潭不同。穆峻潭他自己就是個冷兵器,血肉心肝肺,連腸子都是冷的,他要武力統一,他就能狠得下心去做,雙手沾滿鮮血,也能壓得住內心的痛苦煎熬。但是穆峻潭這人也有短板,他軍事謀略天賦極高,可他政治謀略欠缺,一直以來都是穆大帥和戴參謀長在他背後指點著。他這樣的人,要是拿前人作比,頂多也就是西楚霸王那類的角色,早晚得自刎在烏江!你別跟著他了,回霓裳錦織造坊吧。”

方少塵聽到這裏,才看向她勉強一笑:“你這話要是讓競天聽到了,他自刎不自刎在烏江,我是猜不到。但我知道,他會先把你扔到柳蘇河裏。”

聞言,錦笙雙手捂住臉,下巴頦抵在膝蓋上,悶聲道:“等我被淹死了,他還會給我設個靈堂,讓我死都不得安生。”

方少塵牽強一笑不再接話,他低頭望著水麵被船身擠開的水花。日光下,水波蕩漾,船身搖曳,似他一顆搖擺不定的心。

霓裳錦織造坊在柳蘇城東北方位,占地麵積很廣,白粉牆,黑瓦,朱紅門,門前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建築一切如初,隻是被風雨洗刷掉了昔日的鼎盛喧嘩,再不見身為皇家貢品的輝煌榮耀。

庭院深深,楊柳依依,風聲兮兮。院內有織錦房六十間,染作房十間,織綢房十間,驗錦廳五間,廚房四間,先蠶祠一間,祠內供奉著先蠶娘娘嫘祖。

院內橫平豎直,房屋林立,種植了少許楊柳翠竹,沒有假山堆砌,沒有小橋流水,隻有一方水池,三口水井,既為吃水用水,也為走水救火。

方家風頭最盛時,曾有工匠八百六十人,個個是能工巧匠。及至樹倒猢猻散,如今隻餘了八十多個家生匠人,其他的都改行討生活去了。

方少塵領著錦笙在織造坊閑走時,錦笙故意問了許多關於霓裳錦的問題,以進一步刺痛他,喚醒他對霓裳錦的感情。

錦笙也生於絲綢世家,如何會對霓裳錦一點不通,但方少塵來不忍拂她意,也就苦笑著回答她。

織就霓裳錦,並非一人之力就能為之。工匠種類繁多,程序也極其煩瑣複雜。

霓裳錦的主要原料是桑蠶絲,除了織物大量使用的貴重珍寶及金銀線外,又因是皇家貢品,所用經緯線皆是上等桑蠶絲。

僅甄選真絲原料這一項,就要經過選繭、繅絲、拚股、熟練、染色、錘煉、上油、繃光等幾十道工序,按照不同霓裳錦品種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規格、顏色的經緯線原料,供上機織造。

霓裳錦屬於熟織提花絲織物,即織成後不需要染色、印花。

織錦時,大花樓織機高四米,需要兩個織工相互配合全然手工操作才能織就。一個拽花工坐於花樓上,織工坐於下麵,拽花工提線,織工踩障引緯打緯,二人密切配合方能織出圖案。

織就一件霓裳錦的絲線不止千絲萬縷,顏色亦糅雜,纏上織機,五彩繽紛的絲線更是錯綜複雜,稍有差池,絲線一亂,便前功盡棄。故而熟練的拽花工和織工需要經過多年的培養,才能自如操作織機。這些手藝也多為世代相傳,精深工藝向來秘不外傳。

或工藝複雜不好簡述,或保密習慣了,方少塵所告知錦笙的,也隻是表麵上外人能知的,更深一層的精深工藝,一句都未提及。然而,這些表麵上外人可知的,錦笙也早已知曉。

恰行至一棵柳樹下,錦笙走得累了,就坐在石頭上歇著,一麵捶腿,一麵問方少塵:“染匠、車匠、繡匠、縫匠、繪匠、織匠……既然需要這般多的匠人,當初放他們歸去的時候,豈不怕他們把技藝傳給了別家去?佐藤英武直接把這些匠人都組織了去,零零散散,不就能知道更多關於霓裳錦的精深工藝?”

方少塵站在她身旁回道:“若圖案複雜,兩個織匠合作,一天還織不到兩寸。一件霓裳錦織下來,少說也得五月半載的。靠織霓裳錦還能養家糊口的話,也不必放他們離去自討活路了。而且,程序雖多,很多技藝靠的都是長久磨煉、熟能生巧。方家一直以來用的織匠,多是家生織匠。最核心的挑花結本和染料配製這兩樣,一直是我方家子孫世代相傳。挑花結本技藝,最初曾教授過佐藤英武,幸得隻教了一點,就發現他是日本人了。若沒發現他是日本人,爺爺是打算把染料配製也秘傳給他的。幸好,幸好。”

錦笙也曾聽周掌櫃說起過,挑花結本這項工藝能難倒一大片能工巧匠,正欲再問些什麼,暫時替代方少塵管理織造坊的家生管家方鶴領著一些工匠朝這邊走來了。

方少塵遠遠地問道:“怎麼了?”方鶴疾走了兩步過來,微微躬身道:“老太爺說,這兩天日頭好,要把祖本和絲綢樣本都拿出來整理整理,若有破損,要及時修複。再過一段時日,就到梅雨季了。怕整月潮氣不散,破損更甚,難以修複留存。”

存放祖本和絲綢樣本的房間就在柳樹後,方少塵頷首完,方鶴卻眸光看著錦笙,不願再向房間行進。錦笙不解,站起身看向方少塵。方少塵對方鶴說:“去搬出來吧,林五少不是外人。”方鶴回道:“當初的林安和也不是外人,不也想盜竊祖本和絲綢樣本嗎?”

霓裳錦織造坊的人豈會輕易忘記佐藤英武。一個偷師學藝的日本人,又堂而皇之地回柳蘇城了不說,竟還把由霓裳錦織造坊學來的工藝用在了佐藤織物會社的織物上,售價不菲,購買者也甚多。此等場麵,霓裳錦織造坊裏的人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縱然咽不下,卻又什麼都做不得,僅存的霓裳錦賣不得,織錦房又不許開鎖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