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高興(3 / 3)

現在這裏已經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窮鄉僻壤了。

寧二和醜姑進村,還一路問了幾次路,才找到的呢。因為整個地方都大變樣了。原先那彎彎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過,路兩邊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莊戶人家,有些路口還有了茶水鋪子。路上來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來。

這一切都與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相同了。兩人雖然早就知道他們曾經的老家現在已經很富裕了,但真正見識到,還是大吃了一驚。

聽著各人說著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賣掉多少七裏八拉的東西,醜姑和寧二隨便一算就知道,這些鄉民們,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幾十上百兩銀子了。難怪人人臉色都沒有菜色了,個個養的紅光滿麵。

當年他們倆人曾經帶領大家幹過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續下來了,並且還發揚光大了呢。比如金針菜,比如小魚幹等等。

而那些野桔子更是成了家家戶戶生錢的一項營生,家家戶戶後來都種了不少桔子,時間一長,就有人摸索出了一些比較好的種植辦法,那桔子就不再象野生的那麼小了,長的大了口感也更好了。當然就更值錢了。

所以,家家戶戶都有一塊桔園了,每年光靠這一項就能掙不少。

說到這裏,醜姑就想起了自己家後園的那些桔子樹,隻恨不得立馬就去瞧瞧。

小貓子說:“都給你們收拾的好好的呢。大家也是從你家那些桔子樹受到的啟法。你們家的桔子樹每年都結不少果子呢。賣的錢,都留下來給村裏了,這個學堂雖然蓋在寧家村的位置上,其實我們薑吳村也是出了銀子的,就是從你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

原來,醜姑他們走後,菜園裏的桔子樹日漸長大,過了幾年就開始開花結果了,大家都是看著它們從小樹苗長大的。自然就有樣學樣,都試著種了起來。

“咱們這個學堂,不止收兩條村的孩子,外村的孩子也一樣收,就是那很窮的,隻要孩子肯學肯上進,學堂都不束修的。這些費用也就是從你們兩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算來這個學堂都是你們捐助的呢。”寧家村的村長連忙說。

而且兩條村的人因為寧二這個後台,要幹什麼事還是很方便的。可以說,沒有寧二這個當朝大員,寧家村也好薑吳村也好,就算富裕起來了,也不知道得生多少閑氣呢。寧二雖然沒有要本地官員特別關照大家,但這些官員,哪個不要給寧二幾份麵子,有什麼事情,早早就處理妥當了。完全都不用知會寧二一聲的。

當年,寧家和吳家人走後,還是給村裏留下了一些東西,從小到多,一年複一年這個收入都存著,積的多了,就能幹些大事了,所以就蓋起了這個學堂。

“學堂好好辦下去,以後村子裏再考出去幾個孩子,咱們這裏也可以叫種耕讀傳家了,慢慢的經營起來,幾代之後,指不定就成了高門大姓呢。”寧二很是讚同的鼓勵大家。

這話說的眾人都激動起來了,一時間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直到有人來說:“村長,飯菜已經弄好了。是要擺到寧老爺家裏來嗎?”

“弄的多吧?”村長問。

“多,多的很呢,好幾個婆娘一起弄的,大鍋大灶的,雞鴨魚肉都燉了不少。足夠半條村的人吃了。”來人笑道。

於是,村長和寧二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幹脆把飯菜擺到學堂裏去,大家夥一起吃,權當是慶祝了。

薑吳村的人自然也得參加這個盛宴,薑大牛與小貓子,村長等人還沒開吃,就一個勁的說:“這一頓吃你們村的。下一頓可得吃我們村的了。”

他們一副生怕落後的樣子,惹得寧家村的人紛紛說:“那是當然,寧夫人可是你們薑吳村出去的,你們這娘家人,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再說了,你們哪家也不缺這口吃的啊。”

寧家村的人一點兒也不客氣,弄得醜姑和寧二都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