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言之,慕容複也定然很是俊秀,再加上其是慕容世家的家主,在現代是妥妥的高富帥一枚,少時更是有天仙少女為鄰,可謂是福祿齊全,羨煞旁人。那他為何又會在原著中破敗到那種地步?
有人歸納為:
第一個要素:慕容氏政治號召力先天不足
大燕已經亡了幾百年,宋朝老百姓是否還對燕國有懷念之情,答案肯定是沒有的。凡舉義者必定有個好的旗號然後再湊合什麼鬼神之說,方能事半功倍。比如說匈奴人劉淵就冒認劉氏宗親的外甥,在八王之亂時打出漢王的旗號,贏得不少人心。凡一個王朝紛崩離析,老百姓的思念最可能的是前朝,而不是前幾代的王朝。元朝時,紅巾軍打出反元複宋的旗號,在清朝時,不少人打出反清複明,便是這個道理,沒聽說過有反元複唐的,也沒聽說有反清複宋的。所以慕容複要想複國打的旗號最好是“唐”,或者柴榮家的“周”比較好些。其次,在《天龍八部》書中可看出,當時胡漢誓不兩立,幾乎水火不容,蕭峰在杏子林被逼下幫主之位還不是他是個契丹人麼。慕容氏是燕國的後代,也是個胡種,他的祖先慕容俊在殺死了冉閔後,還殺死過幾千個漢族婦女充當燕軍士兵的軍糧,其殘忍程度難以想象。你想那些江湖人士怎麼會擁立這個鮮卑人的後代來攪亂漢人自家的江山呢?我看慕容複倒不如學學劉淵不搞複國,另起爐灶還好些。後來曆經諸多失敗後,他就拜段延慶為父,但卻選錯了對象。
第二個要素:名頭雖響,卻無美名
“南慕容,北喬峰”,雖有名頭,但這個名頭非正非邪。不如喬峰的俠名,提起喬峰,武林人士無不敬仰,崇敬。就算在喬峰身敗名裂之後,在西夏國的一個小宮女聽說了喬峰大駕光臨時,也激動得聲音發顫,可見其名聲響亮。而姑蘇慕容一提起來,總帶有神秘的色彩,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傳說無不令人膽戰心驚。想想黃眉老僧為何出家?崔百泉為什麼要逃離中原,隱居在偏僻的大理鎮南王府?江湖上的很多懸案,很多人都懷疑是慕容家幹的。凡成大事者必定要會收買人心,博一個好名聲,就像孟嚐君,食客三千,雞鳴狗盜,來者不拒。正如宋江有了“呼保義”的稱號,他才有了“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的雄心壯誌。你沒有好的名聲,你的名聲如果令人害怕,又有多少人能追隨你的振臂一呼?慕容複沒幹啥有利於人民的事,反倒殺人嫌疑犯十有八九都往他身上聯想,他豈能有成功之理?不過,在靈鷲宮和少林寺他的確開始做一些收買人心之事,無奈事情起步得太晚,加之沒有成功,白廢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