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玉山傾崩(1 / 2)

前朝嬪禦居住的壽安宮,曆來是禁苑中難得清靜的所在,這一日晨起,卻被小兒咿呀學語的笑聲,略顯蹣跚的跑動聲,驚擾得有了幾分熱鬧氣息。

此宮苑中的太妃太嬪閑極無聊,聽見有小兒歡笑,不免隨手拿上一兩件玩物,跑來西偏殿逗弄一番。初時眾人興致盎然,時候久了,便也漸生不耐煩,加之看著旁人的孩子總難免聯想起自家的。可惜此番上京來的諸藩之子,除卻李潤梁一人,其餘皆已到了或該開蒙,或該認真讀書的年紀,平日裏誰都沒有大把閑暇來此處探訪親祖母。是以眾人逗趣一陣,也就紛紛散了。

如太嬪今日精神甚好,留孫兒用過午膳,又陪著哄睡了孩子,獨自坐在榻邊直看了許久。待到孫兒午睡醒來,又摟在懷中喂糖問話,絮絮叨叨不停。

宮人隻聽得太嬪柔聲柔氣的問起,福哥兒喜歡金陵,還是喜歡北平?福哥兒想不想爹爹?以後就不走了罷,留在金陵一直陪著祖母可好?

洛川郡王不過是個兩歲的孩子,許多話尚且說不清楚,這些對白就變成了太嬪一個人的自問自答。宮人聽得無趣,也便懶得再去關注這對祖孫如何相處,不過於廊下自行閑話開去。

好容易日影西斜,一天眼看著就要過完。終於有人忍不住提醒太嬪,是時候送郡王回去了。眾人於是看到,太嬪臉上忽然現出十分不舍的神情,將孩童摟在懷中許久,直到幼童忍不住輕輕掙紮,方才緩緩鬆開了手臂。

如太嬪不顧宮人勸阻,罕見的將洛川郡王一直送至壽安宮門口。望著他登上步輦,衝著自己揮動小手。待內臣高聲唱喝預備起駕,卻聽太嬪忽然出聲道,“福哥兒,再給祖母笑一笑。”

孩子轉過頭來,迷茫的眼神落在溫柔的眷戀之上,像是遲疑了一刻,像是忽然心有靈犀,他慢慢的眯起雙目,甜甜的笑了出來。

彎彎眉目,盈盈笑眼,仿佛時光倒流,仿佛時光凝滯,如太嬪在滿園春/色中漸漸回憶起,曾經的孩童對自己許下的豪言壯語,等我長大出宮建府,就接母親一起出去,咱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宮外,再也不回來了好不好……

如太嬪舉目遠望,目光穿過重重宮牆,停駐在遠處不可探知的方向,那裏有杏花春雨,煙水彌漫,有斜陽芳草,小溪如練。那裏有她的童年,有她的少女夢幻,雖已如同今日的夕陽一般,行將隱沒,所幸記憶在這一刻仍是能鮮活如昨。

直到步輦去得遠了,周遭宮人不得不再度出聲提醒,她才幽幽醒過神來。如太嬪微笑了一下,轉身往回走去,院落之中杏花零落,燕泥飄香。她不禁感歎道,此時春光正盛。

宮人詫異無奈的對視了一記,有人小聲糾正道,“娘娘,這時節已入夏,今年的春天早就過了。”

她略微怔了怔,旋即明白過來,抬眼尋覓,果然見燕巢空空,也不知那老燕帶雛燕又去何處消磨韶光,待明春杏花再開時,此間燕子不知還會不會再回來,那長成的燕子身邊是否已不再需要老燕相隨相伴。

她沒有再說話,宮人便習以為常的接受了這樣的沉默,依舊回歸各人之位,靜待天色轉黯。

一切如常,此間主人回複了沉默寡言。直到二更時分,尚有盡職之人照例探問太嬪是否需要茶水,伴隨著一聲嘶啞叫聲,其後的驚呼方才劃破安靜夜空,消息轉瞬傳遍壽安宮——如太嬪在夜半無人知曉的時分,悄然薨逝。

宮人不敢怠慢,戰戰兢兢的奔去太後寢宮、帝後寢宮稟報。本已預備就寢的太後驟然驚醒,鳳目中流轉著不可遏製的震怒。隨即匆匆更衣,便帶著心腹宮人趕往了皇帝寢宮。

也許是因為宮中許久無喪事,又加之是發生在這令人昏聵的深夜,許多人頭腦皆還不清楚。但皇後卻是清醒的,甚至是極為清明的。

因太後急急召見李錫珩,周仲瑩忙起身為他更衣,將他送走後,方才惴惴的坐在榻邊。琅嬛上前將衣衫為她披好,規勸道,“娘娘先歇罷,養養神也好,這事兒一出,皇上還不知回不回來呢。”

周仲瑩緘默不語,良久搖了搖頭道,“太醫怎麼說?究竟是什麼病症,好端端的怎麼一點征兆都沒有?”

琅嬛隻得應道,“壽安宮那頭還沒有消息,暫且還不清楚。”想了想,彎腰俯身於皇後耳畔,輕輕道,“聽最先發現的宮人說,不像是什麼急症,倒像是……像是吞了生金的模樣。”

周仲瑩心口猛地一窒,禁不住雙唇顫抖道,“這話不許再提了,即便是真的,也不許再傳一個字出去。”

如此緊張,竟有些色厲內荏,琅嬛亦是少見,連忙垂首遵命。半晌聽她再問道,“我有些模糊了,雲板可有響過?”琅嬛努力回想,不確定的擺首道,“好像沒有響過。”

二人不再說話,過了一刻,有內宮監的人前來請旨,這檔口是否需要告知居於建福宮內的洛川郡王,命建福宮的人開始準備相應事宜。周仲瑩略一躊躇,尚未言語,便聽琅嬛悄聲提醒道,“娘娘,雲板可是沒有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