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向竇太後示好,或者說與竇太後聯盟,其實劉徹之前就曾經考慮過的,說起這理由,其實和竇太後想立梁王劉武為儲君,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王娡現在剛剛登上皇後之位,還需要夾著尾巴做人,可是不用多久,她就會開始不斷的培植外戚勢力,她的三個兄弟全部被封侯,甚至幾個女兒也被拿來做籌碼。
到曆史上的漢武帝登基之後,頭上已經壓著兩座大山,一座是竇太皇太後,一座是王太後。
想想曆史上的漢武帝為什麼保護不了自己的男寵韓嫣,隻能眼看著韓嫣被毒死,因為他根本就沒辦法乾綱獨斷,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廷,那時候的漢武帝說是傀儡也不為過。
要想推開腦袋上的兩座大山並不容易,如果等王娡把勢力培植起來了再去硬頂,隻能是兩敗俱傷的一個下場,所以劉徹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在自己登基之前壓製王娡的勢力,讓她根本沒有機會發展。
說實在的,外戚這種東西是一把雙刃劍,一個皇帝如果沒有外戚的幫襯,很可能會被朝中結夥的朝臣壓製,可是如果外戚勢力太大,皇帝往往又會被外戚控製,甚至曆史上還有外戚幹脆搶了皇帝寶座的。所以一個皇帝要坐穩皇位,不僅要控製好“外戚”這把劍的鋒利度,還要把這把劍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裏。
劉徹拉攏田蚡,是因為田蚡是王娡幾個兄弟中最上進的。這樣形容田蚡或許不對,正確來說,他最擅於鑽營,也最懂得把握時機,隻要能把此人拉得倒向自己,那麼王娡幹政的力量就少了一大半。
可是要如何才能一邊拉攏田蚡,一邊還要不著痕跡的打壓王娡呢?要知道,王娡和田蚡是姐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田蚡不可能放任自己明著打壓王娡,所以劉徹需要一個同盟,那就是現在的竇太後,未來的竇太皇太後。
竇太後要扶植竇家的勢力,又怎麼可能允許王娡培養自己的勢力,別看竇太後故意讓漢景帝封王娡的大哥為侯,可是為什麼別的兄弟卻絲毫不提?因為竇太後早就知道王信此人能力不足,就算立起來也對竇家沒有危害,還能在王娡麵前賣好。
可以說,竇太後在世的時候,王娡一直無法大範圍幹政,即使漢武帝剛剛登基的時候,王娡把田蚡給推上了丞相之位,還是被竇太後幾句話給趕了下來,竇嬰也是在竇太皇太後死了之後,才被田蚡找借口害死。
劉徹不擔心竇太後,因為竇太後已經年老,即使她身體再康健又能活多久?曆史上的竇太後在漢武帝登基五年就死了,那時候漢武帝才二十歲都沒到。可是王娡不同啊,曆史上的她可是一直活到了漢武帝三十歲才死。劉徹可無法容忍自己到了三十歲才能真正的親政。
現在和竇太後結成了聯盟,那麼未來就可以通過竇太後來打壓王娡。
隻是剛才竇太後所流露出來的精明,給了劉徹一個當頭棒喝,這些古人可不好忽悠,以後做事一定要更小心才是。
“這次過來,主要還是來看望祖母,哪裏還有別的事情呢?”劉徹笑了一下,雖然他很討厭說這種明顯兩個人都不相信的廢話,可是在這皇宮之中,還真就得這麼說,否則那就是異類。
竇太後也笑了一下,想來出身平民的她當初也是不樂意聽這些的,隻是那段時光太過久遠,早就被遺忘了。
劉徹看著竇太後,說道:“徹兒想到二姐再過一個月就要出嫁,實在是心裏難受。”
竇太後微微皺了皺眉毛,雖然她並不在意一個小小的南宮公主,可是心底也不願意把一個真正的公主嫁到匈奴人那裏去,這關乎朝廷的麵子,隻是……這種朝中大事還真不是她能幹預得了的,即便她是太後,也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公主,就任由邊關上的百姓被匈奴人屠殺,尤其這次匈奴人還誇下海口,說如果不給公主,就大軍南下直指長安。
可是劉徹剛剛對她表達了善意,甚至透出寧願投靠她的意思,這求她的第一件事如果就推脫,怕是這狡詐的小太子立刻就會轉投他人,要知道,如果劉徹登基之後,即便她能幹政,但如果劉徹一立倒向王娡,對竇太後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想到這裏,竇太後雖然臉上不顯,可是心裏卻是左右為難。
劉徹不屑的瞥了一眼竇太後,又想要好處,偏偏還舍不得出力,這種人在幫會裏最讓人看不起了,不過想到竇太後的身份,劉徹隻能在心裏狠狠的抽了她一頓,笑著說:“二姐一直想念祖母,前些日子還和徹兒說,想與祖母親近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