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瑄看著要哭不哭的竇和,牽緊了他的胖手加快步子往他們三房的若樸苑去。
“姐,姐姐,我以後不能和五哥六哥一道上學了嗎?”竇和抽抽噎噎地說著,大滴的眼淚流了下來。他終歸是真正的六歲孩童,乍然被祖母如此責罰,當然覺得既委屈又難過。
竇瑄本想待回了若樸苑再安撫竇和,見他哭得厲害,隻得牽著他到路邊的石榴樹下,讓兩個小丫頭離遠點才道:“快別哭了!祖母說得是氣話呢。你是男孩子,進族學開蒙讀書是我竇氏的家規,便是祖母也不能違拗的。最多就是陪著我一道禁足抄經書半個月罷了。”
竇瑄說著嫌棄地看著竇和鼻孔下的鼻涕泡泡,掏出手絹用力地擦了擦後將髒手絹塞進了竇和的胖手裏,“記得讓小桃洗幹淨啊。”
“真,真噠?”竇和聽竇瑄的話,果然不哭了。
“我什麼時候騙過你嗎?”竇瑄沒好聲氣地說,話語微微一頓,低聲道:“你以後別再在其他人麵前提到母親,不然祖母又會生氣的。”
讓一個孩童不去想媽媽有點殘忍,但是竇瑄卻不得不這樣做。鹹陽郡主這個生母改嫁得瀟灑,留給她與竇和的,卻是滿洛陽城的笑話和憐憫。
姐弟倆正說完,旁邊一個熟悉的聲音卻響起了:“四妹?七弟?你們倆怎麼在這兒?”
竇瑄一轉頭便看到大堂兄竇平、二堂兄竇安兄弟倆站在三丈遠的石子路上。
“大哥、二哥。”竇瑄忙牽著竇和走近給竇平、竇安行禮。“今日的春宴搞砸了,祖母很生氣,責罵了我與阿和。”
竇平伸出手摸了摸竇瑄頭上的小鬏鬏,溫和地笑道:“你們倆才多大?哪來的本事搞砸春宴呢。祖母年紀大了,她就是生氣了才說了些重話的。你們別多想,一會兒我和你們二哥去勸勸祖母。”
竇安蹲下/身,看竇和的眼眶有些紅腫,取笑道:“我們家阿和可是男子漢呢,怎麼學小姑娘哭紅了眼?這可不行呀。”
竇和不好意思地笑了,“二哥,我就哭了一小會兒,就一小會兒。不信你問姐姐呀。”
“信,二哥當然相信阿和了。”竇安伸出胳膊抱起竇和站起來,還掂了下重量,“阿和又重了些!不錯,定是因你按時吃飯用點心,比你六哥乖多了,我書房裏那個小猴子抱桃的筆洗,就獎給你了。”
竇和的大圓眼頓時一亮,咧嘴笑道:“謝謝二哥!”
“二哥真是偏心!我每頓飯吃得比小七都多,長得比他還高,要獎勵也該獎勵給我呀!”石子路另一端跑來的男童嘟著嘴不滿地嚷道。
正是竇二老爺竇江和李氏的幼子,七歲的竇寧,他在慶安堂的第三代中排行第六。
竇寧身後出現的藍山錦袍的十來歲的小少年,是竇寧的同胞哥哥竇舜,他的性子和竇寧截然相反,此時背著雙手踱著小八字步慢慢悠悠地走來。
竇瑄雖然是偽兒童,但是與竇家的堂兄弟姐妹都相處得極好,這個也是竇瑄穿越後最為慶幸的事情之一了,如果像宅鬥小說裏頭那樣,所有的兄弟姐妹勾心鬥角沒個消停,那她寧可再死一次得了。
“小六,你怎麼不提你比小七大一歲呢?若是比小七還矮,那多吃的一年的飯也是白吃了。”竇平笑得一如既往地溫和,但是話語卻是少見的戲謔,也隻有在家中兄弟姐妹麵前,他才會露出一絲少年人特有的飛揚來。
“大哥!”竇寧不滿地嘟嘴,“你和二哥就是偏心嘛,不是說阿和不挑食吃得多該獎勵,就是說他字練得好、書背得快該得獎勵,卻很少獎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