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 / 2)

而竇瑄真正離開洛陽的時間,比她估計的還要晚上三個多月,永昌二十五年的八月初,竇瑄和二堂姐竇瓊、姐夫彭魏以及才七個月大的外甥顯哥兒一道,在一眾隨從的護衛下離開了洛陽城。

小舅舅楊朱鴻終究沒有親自送竇瑄出城,隻是從公府裏挑了十個身強力壯的護衛送與了竇瑄。大堂姐竇玟拉著竇瓊、竇瑄的手哭得雙眼都腫了,“……你們倆一離開,我便是個沒有娘家人走動的人了……”

竇瓊素來冷淡,此時也難得勸起竇玟道:“大姐若是想家人了,可以和姐夫說說,看能不能帶著孩子走一趟扶風。謝家若是也和彭家一般勢力,不如學我夫君那樣,某個外缺外放幾年,你自己當家作主,也比在洛陽城裏處處受氣。”

竇瑄看二姐說話半點也避諱一旁抱著孩子的二姐夫,不由得瞧向二姐夫彭魏。而彭魏察覺到小姨子的打量,再聽妻子勸大姨子的話,露出不太好意思的笑容來。如此一來,這彭魏倒是讓竇瑄高看了一眼,並沒有如時下許多的男子一樣,妻子娘家一出變故了,就打雞罵狗的嫌棄不已。

大姐夫謝冀是個小心的人,妻子言語不妥,他忙出聲道:“妹夫外放曆練一番也是好事呢,待過些時日我和父親說說看也能不能謀個差事外放。”

竇玟也後悔方才的態度不對,便接過丈夫的話頭,又和妹妹們說了好一會兒話,看天色不早了,這才看著妹妹們登車行遠。待竇家的車隊消失在官道盡頭後,她才對著丈夫謝冀抱怨道:“鹹陽郡主為了沈妍妍之事,成天裏齊郡王府、皇宮裏和沈家三頭跑,當真是盡心盡力。可是阿瑄離京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她也不來送一送。還有齊郡王和陳國公,從前都還以為他們是真的疼愛阿瑄,如今勸是看出來了,都是假的!”

謝冀心裏也覺得鹹陽郡主三兄妹太過涼薄,隻是他們終究是宗室皇親,皇家人從來都是如此了,外人說再多也是枉然,不過徒生口舌是非罷了。

至於竇瑄,小舅舅沒有來送行,她固然有些失望,卻也不願意多想。這幾個月裏,她已經盡力去化解與小舅舅的隔閡,隻是他對她的成見已生,無論她怎麼做都沒有用,在小舅舅的眼裏,她就是楊珣之死的禍首。可竇瑄心裏明白,自己折騰的手段最多讓楊珣雙目失明後一輩子臥病在床。可是如今任憑自己怎麼分說都是無用的,再說了,她其實並曾因為楊珣之死就起了懊喪之心,哪怕事關一條人命。既然如此,她也就放棄了,不再做無用功。

而鹹陽郡主嘛,若非旁人說起,她都快忘記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親娘呢,來與不來送行,竇瑄當真是半點也不曾放在心上。此時的她,滿眼都是走在旅途之中的好奇與喜悅,貪婪地看著秋天中原大地的壯麗之色,將花柳繁華地的洛陽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如今的長安即便並非是本朝的帝都,卻也依舊有著它獨特的地位,它是關中雄城前朝帝都,一代代天子都對長安極其重視,先帝更是定長安為西京。先帝時,令臨洮郡王楊弘基修整長安城,不但將北周時期的皇宮改為台城行宮,更是將內外城全部修整,東西南北各十二坊,其中的繁華不輸帝都洛陽,也可說是繁榮至極。

這樣的長安城自然吸引著路過的竇瑄,等不得在竇家在長安城的住所安頓下來,她就磨得二姐竇瓊的同意,換上了男裝帶著幾個仆從和兩個丫鬟就匆匆地出了門。

在卸下帝都的矜貴之後,長安比洛陽城更多了一份市井之氣,街道兩旁隨處可見迎風招展的酒旗,門前跳著異域歌舞的高鼻深目的沽酒女,跳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小販,風塵仆仆操著不同方言的客商,以及珠冠錦袍的紈絝少年……

“快,老兄快些,晚些可就錯過了。”一個男子一臉興奮地對同伴嚷著,頭上的襆頭都被擠歪了還沒察覺。

他的同伴更是誇張,一隻鞋子耷拉著被人給踩著了也顧不得去穿鞋了,竟跟著同伴一臉急色地朝前頭擠著。

而街上大多的男子,無論老幼都和這兩個人差不多,都是一臉的興奮之色,邊往前頭擠著邊交頭接耳著。而路邊的商鋪和酒樓茶肆裏的,也有許多人都探出了頭,一臉興奮地說著什麼。

若非是身邊的仆從足夠多和強裝,竇瑄大概也被人群攜帶著往前了。好不容易擠出了人群,在一家成衣鋪子前站定,竇瑄一轉頭就看見那成衣店的女老板正讓小二端出一張小馬紮來,她就站在馬紮上墊著腳張望。再看店老板那圓滾滾的身子,竇瑄的嘴角不由得抽了好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