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既然大城市更富裕繁華, 思想更包容開放,那人們當然願意去大城市了, 古往今來不都是這樣嗎?大城市是那麼包容,它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 隻要你買張火車票,包裹一背就能進城了, 再花千兒百八租個房間, 隨便找份工作,不就可以在大城市裏安頓下來了嗎?雖然租的房間是比老家要多了,架不住城裏工資高啊, 賺錢機會多啊!地方繁華,吃喝玩樂的地方又多, 而且交通那麼方便, 五湖四海的人那麼多,身在大城市就是身在宇宙中心, 時尚最前沿, 這對年輕人來真的是堂一樣的地方!你還有什麼理由不來呢?
是啊,就因為都市那麼好,所以大家都來了啊?反正城市大門常打開, 你可以隨時來,也可以隨時走,那麼現在我就要問你一個問題了, 既然城裏這麼好,你也喜歡這裏,為什麼不能永遠的留下來呢?為什麼還要走呢?嗯?為什麼呢?
我想你肯定會:我喜歡的那個地方,什麼都好,就是房價太高了,別房價高,連房租都年年漲,我留不下來。
這就對了。
我問你,有一件事難道你一直不感到奇怪嗎?這麼繁華的城市,要建設起來是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的,你知道挖一條地鐵,造一個高架,要多少錢嗎?我告訴你,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的沈建文有篇文章《對降低地鐵工程造價的探討》中,有北京地鐵四號線建造的實際數據:正線全長28.14km,設24座車站,總投資145.86億元,每正線公裏5.17億元。
一公裏造價5億元什麼概念你清楚嗎?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的檢修保養,人員工資等支出,就算北京的地鐵每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一樣,光靠一個人幾塊錢的車票錢,再加上地鐵上廣告牌收入,商業店鋪出租等收入,也很難做到盈利,每年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補貼才能收支平衡。你想想看,收費的地鐵尚且如此,那些你每都在走得道路、公園,逛得免費的博物館、旅遊景點呢?它們問你要過買路錢嗎?那這些東西數量多嗎?它們造起來難道不花錢嗎?
這還用問嗎?當然花錢了,而且花的還是巨資。
那我再問你,這些錢哪裏來?
這時候我想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基礎設施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民生工程,當然應該是政府出的,怎麼能問人民要錢呢?再我們平時不都在交稅嗎?我們平時買的所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上麵,花的錢裏麵不都含著稅嗎?既然納稅了,那政府肯定要拿這個錢去投入公共服務啊?
你的沒有錯,從理論上來講,政府的收入應該由稅收占大頭,但是你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這些年來所處的曆史階段:中國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短短四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全國各個地方城鎮麵貌都起了翻覆地的變化。這個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驚饒,你要知道建造大型基礎設施這種項目是很花時間的,哪怕按照最新的工程技術,公路橋梁這種項目按長度難度不同也在幾個月到幾年不等,而住宅樓盤一般在六到十個月不等,當然項目年限越是往前推,由於技術沒那麼先進,需要耗費的時間也更長。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你我成長的這些年裏,有個現象我相信隻要是中國人,不管到哪裏都會觀察到:就是全國到處都在不停地開工建設,整個中國就是大工地,日夜兼程熱火朝的幹著,同時這也催生了中國的第一代農民工,他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跟今的你我湧入北上廣深一樣,拿起行囊湧入了全國各地的工地,可以這麼,農民工現象的出現是城市化的必然產物。什麼叫城市化?城市化不是蓋起大房子,修起大馬路就叫城市化了,城市化的關鍵是饒城市化,是農民進城變市民的過程,而民工潮的湧現正是城市化的第一步。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既然這麼多年來,全國各地這麼多大型建設項目一直在前赴後繼的不停開工,那肯定需要錢啊?這麼多錢從哪來?
答案很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大部分是從老百姓這來了。
但是這裏麵首當其衝的就有個融資的問題,以及我接下來將要為你明,為什麼土地財政這麼多年在中國這麼盛行:
首先要明白一點,政府本身是不產生效益的,政府是個資源配置的機構,它最大的功能是決定從老百姓這裏收上來的錢怎麼花,而本身不產生錢,因幢政府要同時開工這麼多項目的時候,它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錢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