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轟轟烈烈的鬧劇,在沈行三連勝之下倉促結束!
其帶來的震撼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一時之間,沈行的人氣一下子飆升到了極致!
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沈行的三詩兩詞一八股,震動了京城中的整個文壇。
就連朝堂上那些官員都在盛傳他的詩詞及文章!
尤其是那兩首詞,讓人讀了之後,不由的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很多將領在吟誦了詩詞後,就想披掛上陣,找瓦刺大殺一番。
一時間,找沈行談詩論詞的人絡繹不絕,沈宅的門檻差點被這夥人給踏平嘍。
沈行沒有辦法,隻得跑了出去。
趁著這個當口,沈行跑了好幾處地方。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蕭碧蘿和她的心上人尋找一塊合適的墓地。
這件事,本應早就去辦,奈何這段時間比較忙。
沈行將蕭家地頭都跑了個遍,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
這年頭,選陰宅不容易,選兩人合葬的陰宅更不容易。
很多好一點的地方,提前都被活人給占了。
很多家裏有錢的富戶,家裏有老人的,提前讓陰陽先生找好了墓地,然後將墓室建成後,封存了起來,等到老人病逝後,再開啟陰宅!
按照歸葬經,葬者,藏也,乘生氣也所論!
要給蕭碧蘿和他心上人尋找一塊上好的墓地,必須要找一處有風有水之地。
因為蕭碧蘿生前曾有怨氣,所以要尋找一處有風有水的地方,將蕭碧蘿的怨氣散發出後,再聚風水。
這就是沈行為什麼要將蕭碧蘿和她的心上人放在義莊的原因。
人一但有怨氣,在屍骸之中就會聚集!
時間一長,這種怨氣越積越多,會形成屍變,會危及親人。
所以,墓地的選擇必須要藏風,通水,通過風將怨氣吹散,再通過水來中和墓中陰氣,使墓中的生氣聚集,陰陽達到平衡。
隻有這樣,才不會對自己親人以及後代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還會福及親人或後代。
所以歸葬經中有雲: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應。
所以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是以東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栗芽於室。
沈行找了三天,才在偏安山處找到一處上好墓地。
這處墓地離蕭家祖墳不遠,也不近,是一塊向陽的坡地,這裏四麵環山,還有處小型湖泊。
有山有水,能藏風!
按照祖宗的老規矩,像蕭碧蘿這種橫死的,又是待字閨中的女子,是不能入祖墳的。
蕭家畢竟曾經是王侯,也有守墓之人。
沈行好說歹說,又許諾給守墓之人一筆錢財。
這才讓守墓之人答應將蕭碧蘿葬在偏安山這塊兒。
又因為,這裏離蕭家祖墳還有一段距離,嚴格意義上來說,這蕭碧蘿也不算是入祖墳,所以守墓之人這才能答應下來。
若沈行選擇在蕭家祖墳內,安葬蕭碧蘿和她的心上人。
盡管蕭碧蘿是蕭家之人,守墓之人,也絕不會答應將蕭碧蘿埋入祖墳。
這就是封建禮儀中的規矩,誰都不能逾越!
聽沈行說要風光大葬蕭碧蘿,這看守蕭家陵園的老人心情非常激動!
不為有他,蕭碧蘿死了有五十多年,跟這老鰥寡年齡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