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也莫要失望了,眼下大漢正逢難年,因為東萊郡的水患所以今年的糧價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總得來說還是可以的。”霍光就好像是個好朋友一般開解著薑雲楓。
對於霍光的話薑雲楓隻是搖頭笑了笑,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他其實多少了解霍光以及劉徹這些人的心思,在他們看來百姓們不需要過得多好,有吃有穿足矣。不論是官員還是統治者一般都是這個思想,因為人一般隻有在吃喝不愁的情況下才會有別的心思。
這個時代的上層人們總是這麼想的,不能讓百姓們餓著了,但也不能讓他們吃太飽。
其實二十一世紀也是一樣,當領導的總是怕自己的員工學到了本事後走人。
或許這很醜惡,但這才是人心。
或許眼下的西漢還算是平衡,但這種平衡也是很脆弱的,小一點兒的風浪或許能渡過,但遇到稍大一些的風浪是覺對會產生大的變動的。
“眼下的百姓的確是有的吃,但卻算不上是最好的。據離君所了解,大漢一般都是以軍功為主,所以眼下百姓們並沒有向上攀爬的機會,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的熱情要小很多。”
大道理薑雲楓還不懂,在這方麵他還需要時間去成長,但是他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主動都要比被動來的好。
現在的薑雲楓看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他所能憑借的就隻有遠超時代的眼光以及那引起萬民轟動的仙糧,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
職場和官場有相似之處,但卻又相差甚遠,畢竟這不是一個體係,或許職場上的某些手段如今的薑雲楓也可以使用,但這部分很少很少。
“子孟,你覺得如果這新糧入世,那麼大漢的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仙糧入世嗎?”聽了薑雲楓的話,就連霍光也愣住了。
不是他想不到仙糧入世之後的發展,但是他卻不能完全預料清楚,因為這產量增長的太多了,從畝產幾百斤到上萬斤,這是十幾倍的跨越。
量變產生質變,不是說糧食產量增加了十幾倍,之後的發展就能用十幾倍的標準去衡量的,如果真要這麼去衡量並且準備以後的行動那肯定是要吃虧的。
霍光沒有回答,薑雲楓也沒有追問,兩人坐上了一直跟隨在身後的馬車,朝著東麵前進。
那是霍光的馬車,薑雲楓雖然出門前讓劉弘備車了,但是因為霍光的原因並沒有用得上。
一路無話,霍光一直在思考薑雲楓提出的那個問題,而薑雲明也沒有打擾霍光的思考。
從出門開始到現在,薑雲楓和霍光兩人圍著長安皇宮饒了一個圈。
劉徹給薑雲楓建造的丞相府是在皇宮的東邊,是在宣平門和清明門之間的明光宮一牆之隔的外麵。
薑雲楓和霍光出門的時候是向南而行的,而東西兩市是在皇宮的西北方,如今兩人再出了東西兩市向東而行,這基本上就是圍繞了皇宮轉了一個圈了。
出發的指令是薑雲楓下的,目標正是丞相府還要往東的龍首原,而霍光的車夫在沒聽到和薑雲楓同坐車內的霍光說話,所以也就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