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其實募的不是兵,而是人。目的也不是戍邊,而是開發。
在薑雲楓的印象中,南方一直都是富庶、發達的代名詞,魚米之鄉之類的稱呼數不勝數。
但現實是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在華夏曆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南方的印象都是蠻荒,是瘴氣,是濃密的山林,而不是後世那個享譽天下的魚米之鄉。
如今的南方是真的不發達,也不富庶。
以西漢為例,糧食大部分都出自於北方。
或許這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因為即便是不說雜交水稻這種逆天的東西,在足夠南的地方稻穀是能做到一年兩收甚至是三收的,怎麼能說糧食大部分都是北方的功勞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這個時代的南方開發的程度太低了,能一年兩收甚至是三收的稻穀在價格上要遠遠高於小麥和大豆就是一項輔證。
所以,薑雲楓在心中升起了開發江南的想法。
“丞相,這戍邊之兵業已募集到了足夠的數量,為何還要募兵?”
聞聲轉身,薑雲楓和田千秋對上了視線。
“說是募兵,但實際上是屯邊。”
“屯邊?”田千秋的不解之色更甚。“先帝才罷黜屯邊之策幾年,丞相先前也說過如今我大漢海內虛耗,正是要與民休息的時候,為何又要再興這屯邊之舉?”
“這屯的是邊,但卻並不是匈奴的邊。”薑雲楓擺了擺手,示意田千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自己開始解釋了起來。
“自古以來,這糧食向來都是稻穀貴、麥菽賤,這是因為稻穀生長於南方,地處偏遠且種植量少,而麥菽種植於北方,田多量大。”
“其實田奏曹可能不知道,在交趾那邊,稻穀一年可以收獲三次。”
“所以本相所說的屯邊既是屯邊,但卻又不是屯邊。”
“南方溫暖濕潤的氣候很是適宜糧食的種植,但卻因為山深林密瘴氣四起的原因鮮少有人,所以本相準備召集百姓向南方轉移。”
“這……”田千秋也有些愣神,他沒經曆過這種事情,一時之間說不出來薑雲楓是對還是錯。
交趾那邊稻穀一年三熟,這他倒是聽說過,不僅是他,很多朝臣都聽說過,但當初包括劉徹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太過在意,因為太遠了,不值得。
“那丞相如何能讓百姓們前往南方呢?還要以仙糧為引嗎?丞相先前雖然說過就募兵之事所需的仙糧今年就可集齊,但若是加上了這屯邊之舉怕是不夠吧?”
“的確是不夠,但本相自一開始就沒打算以此為引。”
“那……”田千秋啞然,他猜不出薑雲楓能把百姓們引到南方的籌碼是什麼。
“丁賦和租稅。”
“這……怕是不妥。”霍光也站了起來,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丁賦和租稅是大漢的根基,若是此舉使得大量的百姓遷居南方,那麼我大漢的稅收勢必會受到影響,這並不是一項明智的決定。”
“霍長史莫要著急。”薑雲楓微微一笑,他早就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