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薑雲楓扯著嗓子,跟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說著。
這老人的年紀不知道有多大,主要是老人因為年紀導致耳背的原因讓薑雲楓不想和老人交談過多,不是不耐煩,而是太費勁了。
“草民見過丞相。”顫顫巍巍,但老人還是要給薑雲楓行禮。
“誒誒誒,使不得使不得!”薑雲楓嚇了一大跳,趕忙上手阻止。
這不僅僅是因為顫顫巍巍的老人讓人感覺是風中殘燭一般隨時都會湮滅,也是因為西漢的法製。
上下五千年,漢家文化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形成了養老的習俗,到了西周時期這種習俗也完善了起來,是最先出現由官方和諸侯共同為老人養老的情況。
諸侯為了爭霸相互攻伐,主張“法治”,崇尚武功,致使禮樂崩盤,養老的禮俗也漸漸遭到破壞,社會上甚至出現了老人危機。而在商鞅變法之後,先秦更是重法不重親,甚至是出現了子殺父、弟殺兄的情況。
所以,在西漢建立之後,君臣們幾乎達成了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他們認為先秦廢禮儀,棄仁義是它滅亡的主要原因。
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下令但凡年過五旬的老人,品德高尚,能引導大家向善者可以擔任鄉官,一鄉選舉一人。然後從這些鄉官中選舉一位擔任。
漢文帝時期,在賈誼的建議、漢文帝的支持下,西漢正式恢複周禮,施行養老的政策,並且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養老製度。
這其中就包括了賜布帛酒肉,發放養老糧等措施。
和薑雲楓相處過不短時間的劉徹也曾經在養老這一方麵做過措施,下詔對六七十歲的老人施予恩惠,他派人賜縣三老、孝者每人五匹帛,鄉三老、悌者每人三匹帛,年滿九十鰥寡孤獨的老人每人二匹帛,三斤絮,年滿八十歲的老人每人三石米。
先不管落實的是否到位,但在麵子上,西漢還是重視老人以及養老的。
雖然不知道眼前的這個老人有多大歲數,但看他那顫抖的身體以及銀白的頭發就知道歲數肯定是不小了,按照西漢的製度,這種老人即便是見皇帝都不用行禮的。
作為西漢的丞相,薑雲楓可不敢公然違反法製,雖然不會有人拿他怎麼樣甚至都不會有人多說什麼,但這是態度問題。
“使得!使得!”老人跺了跺腳,似乎是因為沒能給薑雲楓行禮而懊惱。
“丞相你為我們帶來了這仙糧,如今還讓人幫我們開墾田地,還不收我們租稅,這種大恩大德,怎麼會使不得!”
“是啊,丞相,我們都得給您行禮!”
似乎是因為耳背的原因,在聽不清別人說話的時候人會下意識的提高自己的音量,而老人的話也被附近正在忙碌的百姓們聽到了,很快就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於是乎,一副雖然說不上是震撼人心,但也算得上是西漢久未出現的場景出現了,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齊齊給薑雲楓行禮,就連那些士兵們也是一樣。
“唉唉唉,好了好了。”說實話,這麼多人一起對他行禮的場麵薑雲楓經曆過,但這都是百姓,和以前的意義不一樣,所以薑雲楓一時之間有些慌亂。
“老人家,咱麼可先說好了,你這行禮也不能耽誤朝廷的稅收的。”無奈,薑雲楓隻能俯下身子和老人交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