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地瓜隻是薑雲楓拿出來解西漢燃眉之急的,他從來都沒想過把地瓜當做西漢以後的主要作物。
首先。地瓜不像稻麥那樣能存很久,薑雲楓記得在農村老家的時候一般就是一年,第二年地窖就會清空換上來年剛收獲的地瓜。
其次,地瓜並不像稻麥那種糧食一樣能被幾乎所有人接受。地瓜的消化問題是好處也是壞處,很多人腸胃有問題的人是吃不了地瓜的。
而眼下西漢的百姓們可以說是每天吃的飯都到達不了飽的地步,有腸胃問題的人薑雲楓根本就不敢想有多少。
地瓜隻是給西漢治急病的,真正要持續下去還要看稻麥的。
鹽鐵令是勢必要廢除的,鹽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有了鹽田法之後鹽就不再值錢了。
鐵則是因為像曲轅犁和耬車都是需要用到的,而且現在西漢的百姓們收割麥子用的還是石鐮,效率很是低下。
至於榷酒酤,那就純屬是薑雲楓為了調整西漢的農業格局才想要廢除的。
首先,說到釀酒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要用到米。
西漢很快就要形成地瓜一家獨大的農業生產局麵,這是薑雲楓所不想看到的。榷酒酤的廢除能讓很多人把目光轉到酒上,這能增加稻的種植麵積和數量。
雖然乍一看這些稻都是為了釀酒而種植的,但賦稅卻依舊是要上繳的,朝廷隻需要這些作為賦稅上繳的稻穀作為災年的儲備糧和到了災年第二年的時候用作種子。
其次,地瓜也可以釀酒。
地瓜燒這種酒可能很多人都沒喝過,但薑雲楓喝過,因為他是魯省人,而且是膠東半島那邊的,而在地瓜釀酒這方麵來說膠東算是比較出名的了。
不過地瓜燒的味道並不是很好,這酒味道很重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它的味道,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喜歡的,而且薑雲楓也有解決的辦法。
釀製地瓜燒的時候加入百分之三十的米就能讓地瓜燒的口感產生很大的變化,薑雲楓還記得他小時候爺爺就是這麼做的。
在滿足了溫飽之後百姓們會自然而然地開始追求生活的品質,但這需要時間,薑雲楓要做的就是在這段時間讓農業生產格局別發生太大的畸形,後麵百姓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調整過來。
總得來說還是因為地瓜不能長時間儲存,作為災年應急還可以,但以長久來看是不適合的。
雖然可以通過加工成紅薯麵粉、煎餅或者是紅薯粉條等方式延長地瓜的儲存時間,但終歸結底那是糧食的副產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儲備糧。
所以,眼下的西漢在表麵上看起來是一片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模樣,但實際上的隱患卻很大,大到了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讓整個西漢轟然崩塌的程度。
“丞相,這是不是有點兒著急了?”和丙吉不一樣,霍光是最早知道薑雲楓要著手廢除鹽鐵令和榷酒酤人,但他還是想再等等。
如今的西漢可以說是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實際上卻還是和之前沒什麼兩樣。
地瓜的種植因為種子和幼苗的限製導致還沒有完全推廣開,即便是到了來年開春也不一定能滿足百萬人口的需求。
但現在西漢的人口有多少?不算為了逃稅的隱性人口,單單是登記在冊的就有三千萬!(沒有史料出處,隻是大部分人這麼認為,距離這段時期最近的、有確切記載的人口數量是漢宣帝時期的5000-6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