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下去,大軍開拔。”放下了手中剩下的半塊煎餅,趙充國珍而重之地將其放在包裹裏。
這是臨出發前薑雲楓讓人做的,雖然吃起來很費牙口,但勝在攜帶簡單、飽腹感強,而且吃起來也比較簡單。
在這北風怒號的草原,大軍吃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首先就是生火的問題。
趙卬帶領的輕騎兵正在執行的是類似奇襲的任務,所以輕易不能生活造飯,但大軍不一樣。
足足二十萬人呢。
簡單的弄點兒水,甚至都不需要熱水,這煎餅泡一泡就會變軟不少,即便是他這種五十歲的老頭子吃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行軍糧,所以趙充國很珍惜。
“傳令下去,沿姑且水,大軍向北進發。”
僅僅是向東看了一眼,趙充國就強令自己狠下心來。
現在的他不僅是一個父親,所做的決定也不僅僅會影響自己兒子的性命,更是會影響到二十萬大軍的生死存亡。
況且,沿姑且水向北推進已經是他臨時改變主意了,若是按照以前漢軍征戰匈奴的習俗來說是要從西浚稽山腳下出發,從匈奴河與姑且水中間的那塊地方向北推進。
從姑且水東邊推進,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趙充國偏心了,但卻沒有人說什麼。
這姑且水又不是沒人走過,大名鼎鼎的烈侯衛青就率軍走過。
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漢人的思路都是比較固定的,這不是說在行軍打仗上循規蹈矩,而是指作戰的方針是固定的。
在漢匈戰爭中,漢人一直以來都是選擇右賢王部為首要目標,這不是說右賢王部就是最重要的,而是因為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利好方麵都是右賢王部比較合適。
右賢王部是匈奴三大勢力中最弱的一方,勢力會隨著時代和統帥者的不同發生改變,但右賢王部一直都是匈奴那邊最弱的一股勢力。
排名第一的勢力自然就是單於庭了,畢竟是統治者,不管是實際上的還是名義上的,所以作為可汗統領的單於庭一向都是匈奴力量最強的一方。
其次是左賢王部。
一般來說,左賢王是被視作單於的候選人的,也就是中原王朝的太子。
一個是當下的統治者,一個是未來的統治者,而右賢王部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勢力最弱的一方。
最後,地勢。
右賢王部在匈奴的西邊,漢匈戰爭的主要戰場一般都是在西邊,因為這裏有著雙方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地方。
河西走廊。
西漢仰仗河西走廊連通西域諸國,不管是在商業上還是在政治上這裏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西漢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絕大多數是在居延、武威、酒泉或者是朔方郡出兵。
這裏是西漢的最西側,而且離長安也很近,大軍出發後一般就會按照向北或者是西北挺近的方式去作戰,而目的就是為了切斷匈奴對河西走廊的影響。
反正說多了也沒用,隻能說右賢王部倒黴吧,誰讓他占了一個這麼重要的地方呢?
雪花不知道什麼時候又飄揚了起來。
和中原接近南方那邊的雪不同,草原上的雪隻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如顆粒板的雪豆子,古人稱之為霰,另一種則是鵝毛大雪了。
從個人情感上來說趙卬很不喜歡這種下雪豆子的天氣,因為這種天氣連眼睛都很難睜開,但從他現如今的位置上來說,他很喜歡這種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