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成效(1 / 2)

河西走廊雖然在地圖上看起來很窄,但實際上能走的路還是很多的。

現在又不是後世,薑雲楓不可能讓整個西漢都修上水泥路,即便是要修那也是很長時間以後的事情了,在初期他隻是準備挑選幾條交通要道去修。

正所謂道路千萬條,安全……咳咳,是能選擇的路很多。

霍光的說法薑雲楓也讚同,他也知道在有了養路費這一項之後商人們肯定是會選擇走那些不要錢的路,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不過這無所謂,因為他修建這水泥路的本意是為了交通,而到居延那邊更是為了戰爭的快速支援以及後續輜重的運輸,收養路費不過是摟草打兔子的事情。

然而,商人逐利是天性。

水泥路的運輸速度和那些所謂的官道實則是泥土路沒法比的,快多少薑雲楓現在還不敢說,但在他看來長此以往累積下來的話肯定是有效果的。

比如同樣的兩個商隊,走水泥路的一年下來不得比走土路的多走個幾趟?

所以說雖然表麵上看走水泥路要交錢,但實際上速度加快了之後你的運輸量和銷售量都增加了,這就是收益了。

或許在早期這個效果還很難看出來,但薑雲楓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肯定會有人發現這一點。

沒人發現也不要緊,他可以讓人去發現。

朝廷之前為了往西域賣玻璃的商隊還沒有解散呢,到時候就讓他們去走水泥路,效果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

想象一下,兩個商隊同時出發,但是當你剛到目的地的時候發現人家已經賣完了貨甚至還裝好了下一車貨準備出發了,走的時候還給你來上一句“喲,來了啊,你慢慢賣,我先回去了。”

這給誰誰受得了?

而且市場是有飽和度的,想象一下如果都是賣玻璃的,人家比你到得早,下一趟來得也比你快,這樣一來人家的貨都賣完了你還賣個啥,寂寞嗎?

所以說養路費這事兒薑雲楓根本就不需要擔心,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及市場的競爭商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選擇運輸速度更快的水泥路,不談的話等待他們的就是市場的淘汰。

水泥路也算是被薑雲楓給擱置下來的計劃之一了,而且還是擱置了很久很久的。

交通的順暢是保證戰爭甚至是統治的前提,但奈何劉徹給他兒子留下來的攤子實在是有點兒破,破到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薑雲楓依舊隻能是處在維持之中穩步發展的情況下。

沒辦法,很多硬性的條件都沒有,薑雲楓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好在現在也不晚,而且薑雲楓選的這個時間點也算是勉強合適,正好是在小麥收獲完成、下一季的大豆和小米都已經種下去之後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百姓還算是有時間,田地裏除草的那些活兒即便是老弱婦孺也能夠完成。

而且今年西漢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百姓出徭役,如果不是薑雲楓想在入冬之前讓徐揚兩州那邊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收上一季糧食的話甚至都不需要動用百姓。

隻不過來回調動戰俘實在是太麻煩了,光是在路上浪費的時間怕是就少說要一個月左右。

這樣算下來倒還不如讓百姓們出徭役了。

好在薑雲楓這兩年在對待百姓這方麵還是極好的,減免賦稅、發放仙糧糧種、表麵以賑貸法實則是免費給百姓發放糧種等政策都讓百姓的好感度大幅度提升了,所以在徭役這事兒上百姓們倒是沒有那種抵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