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遠方的消息(1 / 3)

安德魯從廣合回到京城,第二天將東西整理寄給易軒,當天就回了北美。

此行算是兩國建交以來,第一次非官方的訪問,自是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僅國內如此,國外同樣如此。

每個歸國的老外,都接到了報紙或電視台訪問的邀請。

安德魯作為知識分子,並不想出鏡,所以拒絕了電視台,而是接受了紙媒的采訪。

芝加哥最大的本地報紙,太陽報對他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專訪。

記者先是問到了安德魯此次出訪對華夏的感受?

安德魯說了兩點,一是華夏是一個正在迅速騰起的國家,雖然現在與本國還有差距,但未來這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少,因為他從每個人身上看到了使命感和急迫感,這在國內很少;

其二說到了曆史,他說自己非常吃驚,沒去過的人根本無法體會那種幾千年曆史所帶來的厚重感。

記者當然對這樣的結論不滿意,在北美還有大批人,等著秀自己的優越感呢,這樣的回答,如何讓他們意淫?

隨之想到安德魯作為一個守舊的學術派,應該會對華夏的教育更感興趣一點,同樣他是眼中揉不進沙的人,說到這點肯定會大批特批。

所以記者轉換了話題,問起華夏的教育和本土教育的差別來。

沒成想,安德魯一下子激動起來,開口道:

“哦!你肯定想像不到,他們的學生是多麼的熱愛學習,雖然他們在一些方麵仍顯落後,但他們刻苦鑽研的精神,我想是我國所有的學生該學習的。

畢竟今天我們領先的看似是一大步,但我想未來會越變越小,因為我們始終在裹足不前,而他們每一天都在進步。”

“我在華夏的內陸城市,一個很不起眼、僅有我們芝加哥城十分之一大小的城市。

當時我的翻譯生病了,我隻得請求學校的幫助,你知道嗎?

一個叫易軒的學生,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維,他的英語太標準了,我甚至覺得他比我說得還要好。

而且他非常的博學,對於他們國家的曆史和文化信手拈來,你知道的,那有多麼的不可思議……”

一個小時後,記者走了。

回到報社後將稿子整理出來交於總編,他覺得這篇稿子很難刊登出去,因為主編就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明天頭版,給我刊登出去。”

沒成想主編異常滿意,當即就決定刊登,而且還是加急。

“別人都在詆毀,而隻有我們說了真話,我們說了與眾不同的話,你想想會有何效果?”

聽主編一解釋他才明白,是自己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

愛國?

別逗了!先看看這份稿子能為報社帶來多少銷量,能為報社帶來多少影響力,其他重要嗎?

聶應忠作為僑胞,一直注意著大洋彼岸的消息,自己還有親戚在東方,這次他打算回去看一看。

大清早他就去買了機票,怕回程車上無聊,就在左近的報攤買了一份報紙。

原本無精打彩,直接想翻到第二三版,看看一些新奇的事,但主版的一個標題引起了他的注意。

“哥大安德魯教授說華夏教育”

他眉頭一皺,心中暗罵,這幫北美佬,除了罵人啥都不會,一點素質都沒,天天說種族平等,還不是歧視這個,歧視那個!

雖然很生氣,但他還是看了起來。

許久他抬起頭,雙眼中全是茫然,居然跟自己預想的大相徑庭,不過沒有愣多久,他心中莫名的高興起來,雙手在空氣中用力的揮著,這一舉動差點被出租車司機誤認為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