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麼時候被人表揚都是讓人愉快的事。
後世很多老外玩自媒體,為了吸收流量,內容就是華夏如何好,自己國家如何不好,以此來討好華夏的觀眾。
我們看著當然爽,並不是我們虛榮,而是我們的成績值得他人肯定,現今的聶應忠就是這樣的心理。
下了出租車,他又跑到報攤多買了幾份,他打算帶回國內,讓大家都開心開心。
…………
補習班的生意到底還是受了影響,很多人的態度就是寧可信其有。
現今可不講有真材實學就行,德字為先,一個德字否定所有。
易軒想過很多辦法,但都被他一一否決,現今製造新聞的成本太高,上次晚報願意登本就是適逢其會。
雖然他現在有了點錢,可以打印一些紙再張貼一次,但同樣的營銷手段用第二次時,效果都不咋的,這是他後世總結出來的經驗。
還有三節課,到目前為止隻有一個女生主動交錢續課,其他全都沒了動靜,他連女生的錢也暫時停收。
今天的課上完,他坐在學生的凳子上,嘴角咧起一絲苦笑,前世一帆風順,沒成想來到現今,第一次創業就要失敗。
難道真要走大馬的路子?
這是他當時想的後備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要休學,不過現今無所謂了,反正已退了學。
到沿河城市從翻譯做起,了解外貿和眾多的小廠主,最終創立屬於自己的電商平台?
似乎這條路子也不錯,如果自己來走,至少會相較前一世的大馬更順暢,可是心中的那一絲不甘心,讓他很煎熬。
上完最後一節課,他打算回趟家,不然真要出了省,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時間。
現今坐車同樣痛苦,直通省城的車,離家有三十多裏。
直到中午才回到了記憶中的家,清一水的土坯房,隻有村中間村長一家是磚房。
不出意外的家裏沒人,一把三環鎖掛著門鼻。
“喲,我們的幹部回來了,你爸媽在插秧,我剛好送水給你叫去。”
說話的人是自己家的鄰居嬸子,先天性癲癇,右手畸形幹不了重活,所以隻能給家裏做做飯,燒燒水之類。
村裏自去年開始田產分包到戶,每個人都像是突然煥發了熱情,精神頭滿滿。
“謝謝二嬸,我跟你一起去吧。”
他自己還真不知道父母在哪塊田,當下接過二嬸手中的竹籃跟在了身後。
隔著老遠,二嬸就扯起了嗓子喊:
“小軒媽唉,你家小軒回來了。”
易軒有些羞愧,但也知本地人都這樣,有時候熱情的有些過了頭。
周邊插秧的人不少,紛紛直起腰抬頭看。
遠處一個胖胖的身影開始往這邊跑來,到得近前上下打量他一下,想伸手摸摸他頭,手抬起發現盡是泥水就放下了:
“不是說還要兩個月才回來嗎?”
一個簡單的舉動,讓原本心中忐忑的他,突然就沒了隔閡。
“媽,今天學校沒課,剛好明天周末,我就回來看看。我爸呢?”
“田裏還有一拐角,他插完就回來,我倆先回去做飯。”
“媽,你先回,我去幫我爸去。”
老媽馬玉蘭看看他這一身打扮哪像是幹活的人,本打算攔著,結果易軒說完就往下麵跑了去。
父親易群,46歲,真正的壯勞力,話不多,看他在脫鞋,也不攔著。
“爸,咱家的田還有多少沒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