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探秘(1 / 3)

“哢擦——”

夜半,北郡王府的藏書閣之中傳來一陣輕微的木塊轉動聲。隻見牆上的書閣竟向兩邊分而開去,露出一道黑黢黢的門來。

竟是一處密室!

宋清歌深吸一口氣,點起火折子,走進書閣後的密室裏。

誰人不知,這北郡王府乃是與朝中六部、丞相宰輔不相上下的一大勢力,武統邊境北衛軍三十萬,文掌大理寺多重機密。

十五年前,梁羽鴻初登帝位不久,為了表示對梁安的信任,便將刑部之下的大理寺交由北郡王府主管。

大理寺負責初審,刑部則是複查總司。興豐五年,宋家勾結北翟意圖謀逆一案,便是由大理寺揭發。大理寺派人捉拿宋氏一族,由梁安搜證調查,隨後交由刑部審理,證據確鑿,梁帝大為震怒,抄盡宋氏滿門!

大梁地處南邊,東南臨海,西有女尊西月國,北有北翟強國虎視眈眈,赫赫威名的宋玄宋將軍,為大梁征戰多年,守衛疆土,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而他手上的三十萬鐵騎軍也落到了梁安的手中,被改編成了北衛軍!

大梁總共的兵馬也就八十萬,除去北衛軍,其中四十萬散落在各州府衙,由各方將領統轄。還有十萬,則是梁帝直轄的親衛黑甲軍,主要負責守護雍京安危。

雖是表兄弟,梁安又對梁羽鴻忠心耿耿,可親兄弟都有為皇權反目成仇的時候,梁羽鴻再怎麼信任梁安,也總會心存忌憚。這將近一半的兵權落在梁安的手上,也難怪他費盡心思地想讓四皇子將梁梓瀟娶進宮了。

宋清歌是宋氏嫡女。案子發生之前,宋清歌才年方九歲,那時她體弱多病,被母親送至龍伯山休養,後來案發,將軍夫人又找人頂替了她的身份,她才僥幸逃過一劫。

至今,她與梁梓瀟成親已一月有餘。這一個月來,她在郡王府裏明察暗訪,為的便是拿到當年宋家謀逆一案的種種證據。宋氏一門自來忠烈,怎麼可能會通敵賣國?!否則父親也不會在臨死前寫下血書……她必須查清真相,好待謀劃!

宋清歌在決定參選郡馬之前,也曾潛入過大理寺,可大理寺裏的卷宗,不過都是些尋常案件,就連刑部的卷宗,對謀逆案的記載也隻是寥寥數筆。她算是明白了,謀逆這等大案的詳細卷宗,必然是在當年的揭發人和主管人——北郡王梁安的手上。

如今她幾次潛入梁安的書房,甚至就連梁安的臥房都偷偷去了幾遭,然而總找不到什麼不尋常的所在,別說宋家謀逆的罪證,便是半點卷宗的影子都沒瞧見。

直到前幾日,那梁小郡主說起《天下兵器譜》的時候,提到了這甚少有人來的藏書閣。

的確,這藏書閣地處王府中偏僻的地方,平日裏又沒什麼人看守,一時之間,宋清歌竟也未曾注意到它。

她在這藏書閣裏尋了幾天,方才摸清了機關所在。

梁安行事的確不同於他人,誰會想到這無人問津的藏書閣裏,藏的不僅是書,還藏了一間密室!

這密室不大,裏頭放著一排排木架,上頭井然有序地標著年月時間。木架上的東西也不多,但每一件都是朝廷機密要聞。

宋清歌一排一排地看過去,終於在一處停了下來。那處木架上,放著一份卷宗,一道聖旨,一個木盒。

木盒裏頭,卻是宋家“通敵賣國”的證據。幾封書信,幾樣北翟的信物。宋清歌皺了皺眉,翻開卷宗細細地看了起來。

“興豐五年……”

足足看了半個時辰,將具體的內容一一記下,宋清歌才出了密室,她從藏書閣的後窗躍出,幾個縱身,便回到了梁梓瀟的院子裏。

這院子名楚湘院,據說是王妃剛生下梁梓瀟不久的時候,專門給起的名字,取自《楚辭》湘夫人之意,與梁梓瀟的名字恰好應和,且作瀟湘。

瀟湘之意美則美矣,可惜王妃走得早,很顯然,咱梁小郡主並沒有如她所望長成瀟湘風骨,反倒混出了一股市井包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