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女行宮(1 / 2)

莫認身心都是空,空中原有去來蹤,

氣如蛇怒生炎火,盱作龍飛起黑風,

一念稍邪淪鬼城,寸心才正入天宮;

要知仙佛真消息,不在乾坤在此中。

天無邊際地無涯,南北東西道路賒,

過去隻如萍泛海,再來何異浪淘沙。

誰知緣孽疏難漏,豈料循環定不差,

多少大恩都莫報,偏於狹路遇冤家。

話說唐半偈師徒四眾,虧觀音菩薩甘露慈悲解厄,脫離火坑,依舊往西而行。大家在路上稱羨一回大仙的法力,又讚歎一回菩薩的慈悲,又不覺行了幾個月程途。此時,正值殘冬,天氣甚短,師徒們行了數十裏,忽然陰晦辨不出早晚。唐長老在馬上叫喚道:“徒弟呀!你看四野昏昏黃黃,就象晚了一般,須要早尋一個安身之處方好。”小行者道:“此乃荒郊野外,哪裏有個人家?要尋宿處除非趕向前去。”唐長老道:“這也說得是。”就要策馬前進。忽回頭看見豬一戒與沙彌落在後麵,因催促說道:“你們走路也要看看天色,如今已漸漸昏黑,怎麼還在後遲延?”豬一戒道:“師父,你也甚不體恤人!你騎著匹馬,師兄空著雙手,自然走得快。我們兩人挑著這擔行李,俗語說得好,遠路無輕擔,好不沉重,莫說天晚,就是夜了,也隻好慢慢而行。”唐長老道:“我催你向前,不過要你努力,怎麼轉埋怨起來?”小行者道:“各人的前程。我們騎馬、空手走得快,隻管走;他既懶惰,師父不要管他,憑他來不來。”便將手在馬屁股上打了一下,那馬就如飛一般往前去了,他放開腳步緊緊跟隨。

行不上十數裏,忽被一條大河攔路。唐半偈忙將龍馬勒住道:“履真,前麵有大河阻路,卻怎生過去?”小行者道:“陸行車馬、水行舟楫,從來如此。前麵既有河阻路,除了尋船渡去,再無別法。”唐長老道:“可知要船哩!隻恐此處不是大路,又無人煙,哪裏去討渡船?”小行者道:“師父莫慌,待我到河邊去看看來。”即走到河邊,四下一望,原來那條河也不是直直長行的,也不是對麵徑過的,卻四通八達,竟不知何處是彼岸。正尋思間,忽看見一隻小船在中流流蕩,忙招手大叫道:“那船快搖攏來!”連叫數聲,並無人答應。心下恐師父著急,隻得將身略縱一縱,跳到那船上。再看時,才曉得原是一隻空船,又無櫓無篙無槳無舵,隻掛著一個席篷,隨風吹來吹去,此時無風,故在中流蕩漾。小行者就取出耳中金箍棒來,將船撐到河邊,招呼唐長老道:“師父,有船了,快來,快來!”唐半偈遠遠聽見,忙自牽了龍馬走到河邊。正打帳上船,隻見豬一戒與沙彌挑著行李,沒命的趕將來,走得氣喘籲籲。看見唐長老已在船上,小行者正牽馬上船,一戒心下著惱道:“你們好公道心腸!竟自牽馬上船,想是不顧我們了。”唐長老似聽不聽,全不答應;小行者也不則聲,隻是嘻著嘴笑。沙彌看見船要開,忙將行李挑上船來,豬一戒也隻得跟了上船,也不下艙,就在船頭上努起嘴來坐著。小行者遂將鐵捧往岸上一點,那隻船早悠悠蕩蕩淌入中流。不期中流水深,鐵棒打不到底,那船又無櫓舵,便隻在中流團團而轉。唐長老甚是著急,小行者與沙彌忙用鐵棒、禪杖在水上劃撥。獨有豬一戒努著嘴絮聒道:“天晚了,趕得好快,何不打著馬跑,卻在這裏打磨磨轉耍子!”唐半偈正在無法之時,又聽得豬一戒譏誚他,不覺大怒,喝一聲:“沒規矩的野畜生!”隻這一聲還未曾罵完,空中豁喇喇忽生一陣黑風,揚沙走石,將天地都罩得烏暗。那隻船席篷上得了風,其去如飛!也不辨是南是北,隻聽得耳邊呼呼風響,一霎時就象過了幾千裏程途一般。唐半偈雖說心無畏懼,然風波陡作,也未免慌做一團;幸喜小行者、沙彌兩邊護持定了,方合眼而坐。那豬一戒在船頭上,被船一顛一簸,坐不穩,竟跌下艙來,嚇得滿口隻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