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思齊提到義子淩衝,杞人不禁有些黯然。李思齊趁熱打鐵,說道:“你將出酒肉來如何?我此番去,性命恐要喪了,哪裏還吃得下?你若不肯救我性命嗬,我便餓殺在途中,好過北去受保保折辱!”
話說到這個份上,不由得杞人不答應。他隻好告別家人,收拾一下行李,隨李思齊北去。渡過黃河,李思齊卻並不經山西往北,反而折往陝西來,杞人問起來,李思齊回答說:“我曾言道,要去求一封信,帶往漠北去哩。”杞人問:“去何人處求信?”李思齊回答:“往西安秦王妃處求來。”
杞人疑惑不解,李思齊歎了一聲:“原來你還不曉得,保保的妹子,未能從兄北走,我軍拿了來,安置河南。洪武四年,皇帝將她許配與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去了。”杞人曾聽義子淩衝講過王小姐的事情,聽了慨歎不已。
他就在西安城外歇下,李思齊進城去求信,但一連三天,秦王妃都閉門不見。李思齊無奈,皇帝的使命又耽擱不得,隻得出城會合了杞人,繼續北行。
※※※
明朝的使團四十餘人,當年四月中旬離開陝西行都司最北端的鎮夷所,延著張掖河向北,前往和林。一路上遍地的荒漠,漫天的風沙,往往連走三天不見人影,每日行程還不到二十裏路。按這個速度,總要三五個月才能走到。
還好,才走了不到兩個月,到居延海附近,他們就被一隊元兵攔住了。李思齊派一名會蒙古話的通譯上前打話,對麵馳出一騎來,馬上軍官“嘿嘿”地笑,用純正的漢話回答說:“原來是南朝的使者,要見咱們總兵。總兵就在前麵百裏處,且隨我去來。”
擴廓帖木兒保著元帝逃往漠北,雖仍保有河南王的爵位,但軍中卻恢複了“總兵”的舊稱呼,這點李思齊是知道的。但他聽了敵將的話,仍舊吃了一驚:“保保怎到這裏來了?莫非又想南下侵擾麼?”
擴廓帖木兒大軍駐紮在居延海邊,營帳連綿數裏,李思齊有領兵打仗的經驗,悄悄對杞人說:“看似有七八萬人馬哩,都是騎兵。”來到最中央上插白色巨大鳥羽的帥帳前,領路軍官讓他們在帳外等候,自己入內稟報。時候不大,那軍官手持一麵黃旗走了出來,先不招呼李思齊,卻將手中黃旗高高舉起,立刻,四外號聲、茄聲,響起一片。
杞人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了一跳。再看時,帥帳皮簾掀起,眾將簇擁著擴廓帖木兒走了出來。杞人和他整整七年未見,看他的樣子,幾乎都要認不出來了。
擴廓帖木兒今年剛過四旬,正當壯年,可是看他的樣子,卻似乎有五十上下。相貌依舊清臒,眼角卻多了皺紋,鬢邊也添白發,隻有一雙眼睛,陰戾如狼,較從前更為駭人。他鞭發皮裘,是蒙古人的打扮,出帳將手一拱,笑道:“原來是李叔父,十餘年不見了,叔父可安好?”
李思齊看他態度親熱,就放下了一半心,急忙還禮。指指站在自己身後的杞人:“你且看這又是誰?”擴廓帖木兒看到杞人,不由睜大了雙眼:“遮莫是陳叔父麼?怎還如此年青?小侄卻已老了。”
他把二人讓進帳中,李思齊的隨從,也吩咐部下好生款待。眾人落座,擴廓帖木兒介紹了陪坐的毛翼等將領、向龍雨等護衛,然後招呼道:“將好酒來,某與兩位叔父痛飲。”帳外答應一聲,時候不大,十幾個女子婷婷娜娜地端了酒肉,走進帳來。
當先是一個蒙古裝扮的婦人,腰肢略粗,顯然是有了身孕了。她把酒肉布在擴廓帖木兒麵前,擴廓帖木兒一把將她摟到懷裏,笑著對杞人說道:“是小妾商氏,已有六個月身孕了。”李思齊急忙抱拳道:“恭喜,恭喜。”擴廓帖木兒叫商氏商心碧:“你與兩位叔父篩酒。”
說些客套話,互問別來情由,酒過三旬,李思齊終於得了機會,小心地說道:“愚叔此來,是奉大明皇帝之旨……”擴廓帖木兒把手一揮,打斷他的話:“我不做周瑜,叔父也休做蔣幹。我怎不知你此來是為朱元璋做說客的?要我降明,除非天做了地,海變了山也!”
李思齊的話才講一半,就被咽了回去,隻好尷尬地笑笑。擴廓帖木兒舉起酒杯來,笑著說到:“我恐窮畢生之力,殺不回中原,他朱元璋也難取漠北,從此南北永隔,故人們再難相見。天幸兩位叔父前來,好敘契闊。且吃酒罷,休講那些不痛快事。”
李思齊本來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根本無法達成,聽擴廓帖木兒這樣一說,也幹脆不再開口。當晚李思齊和擴廓帖木兒都喝得大醉,兩人鋪開地圖,回憶十年前隔著潼關鏖戰的往事,一個說“我再加把氣力,你便輸了”,一個講“便無關、貊反叛,你也入不得關來”,意興飛揚,都似乎年輕了二十歲。
杞人在旁邊看著,看這兩個人似乎又回到縱橫中原,橫刀疆場的年代,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他們兩人,今日一聚,怕是死也不枉的了。”
第二天,擴廓帖木兒又大排宴席,招待李思齊和陳杞人。席間李思齊問他來居延海邊的用意,擴廓帖木兒搖頭笑道:“李叔父定當我要揮軍南下了。身在蒙古,要待草長馬肥,十月裏才是廝殺的好時辰,此刻六月未到,我怎肯動兵?北地水少,我不過來看湖邊風景,避暑度夏而已。”
就這樣,一連宴飲了七天,李思齊終於準備告辭了。擴廓帖木兒還待挽留,李思齊說:“天下本無不散的宴席,況樂不可極哩。此番重聚,死而無憾的,隻是家中尚有妻兒,終是想念……”
擴廓帖木兒哈哈大笑:“堂堂關中李將軍,今日做這般小兒女態度,傳出去好不笑煞旁人。”說完收斂笑容,拉著李思齊的手:“既是李叔父執意要走,我遣人送你到界上。”轉頭吩咐妻舅毛翼,準備幹糧食水,送明朝使團南歸。
毛翼和向龍雨、程肅亭,還有吐蕃人渥兒溫,領著三百餘名士兵,用馬匹、駱駝馱了鮮肉、美酒,一路送李思齊等人南下。那渥兒溫原和杞人有過一麵之緣,偶然說起來,都是慨歎不已。渥兒溫說:“那遭我與總兵假作押李****往大都去,於懷遠遇著陳師傅,還有宮大俠。轉眼二十載去如雲煙……”
杞人知道他口中的“總兵”,指的就是擴廓帖木兒,那時候他還叫漢名“王保保”,渥爾溫現在在他麾下,不敢直呼名諱,但這樣一來,他下麵的話就可笑了:“……世事變遷,總兵今也做了總兵,退居漠北……”說到這裏,渥爾溫自己摸著頭笑起來了。